基于行动者利益分析的共享单车协同治理探究.docxVIP

基于行动者利益分析的共享单车协同治理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基于行动者利益分析的共享单车协同治理探究

?

?

余克寒

【摘要】共享单车是由私人部门提供的准公共物品,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属企业和用户,道路通行权和空地停放权的责任不明晰。共享单车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其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行为,不仅存在责任主体不明晰的情况,多方之间更是存在复杂的利益博弈。政府、企业和公众都是共享单车治理中的协同行动者,同时也是利益相关者,各自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建立起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参与的共享单车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杭州市共享单车治理中各方的行为互动为例,分析行动者的利益诉求,绘制了基于行动者协同的共享单车治理模型图,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的治理途径。

【关键词】共享单车;商业属性;利益分析;协同治理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共享经济”和“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共享单车作为重要载体已逐渐融入公众的生活,倡导低碳绿色出行,缓解城市交通中“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有效冲击了“黑摩的”现象。2015年,ofo的诞生标志着共享单车正式进入市场,随后又有摩拜、酷骑、小蓝单车、永安行等几十家共享单车企业相继进入这一新兴市场。共享单车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样也引发了众多矛盾。行业的低门槛带来无序的同业竞争;乱停乱放导致挤占机动车道并影响市容市貌;恶意损坏、据为已有、新型诈骗等负外部性问题带来诸多治理困境。目前我国各大城市中的共享单车治理困境在各方的一致努力下虽有所改善,但依旧面临重重障碍。如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下破解共享单车治理困境,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一、共享单车运营的商业属性与治理模式选择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形态,“共享”实际上是对资源“使用权”的让渡。共享经济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边界也很模糊,其概念最早來源于Felson和Speth等人在20世纪提出的“协作消费”(CollaborativeConsumption)[1]。Bottsmann和Rogers是共享经济的倡导者,他们认为共享是协同消费的内核,其基础是成熟的互联网技术,由此开创出了一种全新的颠覆传统经济模式的全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的经济理念是建立在物质资料分享基础上的经济行为模式。[2]这种新经济模式以个体消费者之间的分享、交换、借贷、租赁等共享经济行为为基本特征,也被称为“分享经济”。[3]

(一)共享单车运营的商业属性

共享单车是由私人部门提供的准公共物品。公共产品理论中根据社会物品是否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将社会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三类。共享单车普遍由私营企业提供,消费具有非竞争性与排他性,因而是由私人部门提供的准公共物品。相对于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私人提供准公共物品更多地存在成本和利益的考量。

共享单车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属企业和用户。共享单车借助互联网平台匹配了多份用户需求,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此降低资源的使用成本,并通过闲置成本的使用,获得额外收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产权的明晰,明确各方责任主体,否则会因为外部性而导致“市场失灵”。共享单车在产权属性界定上的特殊性在于其打破了固有的产权观念,将单车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变“拥有”为“可获取”,从而导致共享单车的所有权被虚化。共享单车由企业所购买或制造,所有权归属企业;用户与企业通过押金和付费的形式构成租赁关系,享受共享单车的使用权。由于单车用户不拥有所有权,使用中的乱停乱放、恶意损坏、据为已有等行为,由于无法有效地明确责任主体,给共享单车治理带来了管理上的困境。

共享单车的道路通行权和空地停放权的责任不明晰。这种责任不明晰会引发其他形式的产权纠纷和博弈。比如机动车道,其产权应当由机动车使用人共同所有。但部分城市道路自行车道资源稀缺或是城市规划不合理,让共享单车骑行者被迫与机动车共享机动车道,这种共享单车占用资源而不付费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道路拥堵状况,产生负外部性;再比如小区内部的公共空地,在经济学的视角下是俱乐部产品,公共空地的所有权归属所有的小区业主,如果共享单车停放而不付费,也会产生负外部性。

(二)共享单车的治理模式选择

共享单车的商业属性表明,共享单车是由私人部门提供的准公共物品,其所有权归属企业而使用权归属用户,道路的通行权和停放权虽仍归属公众所有,但由于共享单车的使用会给相关利益主体带来负外部性,因此在通行权和停放权的问题上将会引发多方利益互动。这种利益互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决定了由单方参与治理存在的局限性。

若由企业单独治理共享单车,将会面临“市场失灵”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大量投放共享单车,而市场无法对共享单车的数量失控作出有效管理。短期内,共享单车的大量市场涌入与有限的道路资源和停车空间形成了主要矛盾。在使用过程中,共享单车给社会秩序和社会

文档评论(0)

134****88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