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第1页

一、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

识记:

1、教育目的、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构想或规定,它指向教育培

养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或标准。

素质教育:则是学校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指导思想,面

向全体学生,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公益性事业。

3、年龄特征、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

各种活动和接触形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关系体系,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结构。

4、教师角色、教师资格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岗位的法定前

提条件。P57

领会:

1、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和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者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

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主要指特定时期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目的,即培养

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

核心和基本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

体化。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教育目的决定具体

的培养目标,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操作和具体

落实。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教学目标,必

须反映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接受教育目的的规约;同时,教育目的则以教学目标为中介而

从观念设想转化为行动追求。

2、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基础教育中学校教育的开端,也是九年义务教

育的起始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

基础教育是相对于中等教育中的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而言的,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中等普通教育(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

3、小学师生关系的特点p95

小学教师与小学生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交往及所形成的关系

师生关系这种交往是教育交往中最经常、最富有教育意义的一种。教师和学生是交往者,

教育教学活动是交往的载体,整个学习生活是交往环境。师生交往的特点:1、限定性。双

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第1页

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第2页

方角色由社会预先规定,不由教师或学生独立选择,不以主观态度和情感为转移,而由教学

制度决定并按角色规范进行,受法律和社会规范保护。2、规律性。不仅受制于一般教育规

律,而且受制于相应的心理规律。3、稳定性。师生交往在相对固定、平衡的教育教学环境

中开展,可能延续至校外或终生。4、兼容性。交往的内容和载体、形式和方法都很复杂,

既有教书又有育人,既有知识传授又有人格养成。5、教育性。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活动的

重要工具和手段,其最终指向是完成教育目的。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

包括彼此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的

文档评论(0)

134****0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