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谷芽麦芽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经验【一点资讯】.pdf

中药谷芽麦芽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经验【一点资讯】.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谷芽麦芽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经验【一点资讯】--第1页

中药谷芽麦芽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经验【一点资讯】

谷芽、麦芽是常用的中药之一,系用稻谷和大麦经发芽后而制成

的。其功能为消食健胃,用于食积不消、脱腹胀满等症。

谷芽

别名蘖米(《别录》),谷蘖(《澹寮方》),稻蘖(《纲

目》),稻芽(《中药材手册》)。

出处《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

生境分部全国产稻区均有生产,而以南方早稻谷加工的谷芽为好。

制法取拣净的稻谷,用水浸泡1~2天,捞出置容器中,上盖潮湿

蒲包,每日淋水,保持湿润,至初生根(俗称芽)长约3~6毫米时,

取出晒干。

性状干燥的谷芽,呈长椭圆形而扁,两端略尖,长7~9毫米,宽

3~4毫米,外稃包围果实,表面黄色,坚硬,具短细毛,有脉5条。

基部有白色线形的浆片2枚,长约2毫米,其中由一个浆片的内侧伸

出1~3条淡黄色弯曲的须根(初生根)。剥去外稃,内含白米1粒,

质坚,断面白色,有粉性。气无,味微甘。以粒饱满、均匀、色黄、

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淀粉、蛋白质、脂肪、淀粉酶及维生素等。

炮制炒谷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凉。

中药谷芽麦芽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经验【一点资讯】--第1页

中药谷芽麦芽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经验【一点资讯】--第2页

焦谷芽:将谷芽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微喷清水,取出风干。

性味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苦,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本草汇言》:通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和中消食。治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

饮食。

①《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②《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

③《中药材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

消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复方①启脾进食:谷蘖四两,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

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之,

或丸服。(《澹寮方》谷神丸)

②脾胃虚弱泄泻:茯苓、芡实、建曲、查肉、扁豆、泽泻、谷芽、

甘草。(《麻疹集成》健脾止泻汤)

③消食,健脾,开胃,和中,生津液,益元气。治病后脾土不健

者:谷芽蒸露,用以代茶。(《中国医学大辞典》谷芽露)

麦芽

别名大麦蘖(《药性论》),麦蘖(《日华子本草》),大麦毛

(《滇南本草》),大麦芽(《本草汇言》)。

出处《纲目》

来源为发芽的大麦颖果。

生境分部各地均产。

制法将大麦以水浸透,捞出置筐内,上盖蒲包,经常洒水,待芽

长达3~5毫米时,取出晒干。

中药谷芽麦芽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经验【一点资讯】--第2页

中药谷芽麦芽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经验【一点资讯】--第3页

性状果实呈梭形,长8~12毫米.直径2.5~3.5毫米。上端有长约

3毫米的黄棕色幼芽,下端有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长0.2~2.0厘

米,少数无须根。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

腹面为内稃包围,有腹沟1条。剥除内外稃后,即为果皮。果皮淡黄

色,膜质,种皮薄与果皮难分离,背面基部有

文档评论(0)

150****0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