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理分析及完善.pdf

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理分析及完善.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理分析及完善--第1页

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理分析及完善

个人信息权,是信息主体依据法律规定所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

信息依法自主管理、保护的权利。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

个人信息的使用、传输和存储越来越广泛和复杂,但是个人信

息的合法性、保密性、安全性、自主性等方面的问题也相应变

得更加重要。如何规范和保护个人信息权,保障人民群众的基

本权益,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法律基础分析

1.我国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基础

在我国,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主要体现在《宪法》、《民法》、

《刑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中。其中,《宪法》第

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财产、人格、荣誉

受法律保护。任何公民、法人或者组织不得非法侵犯公民的合

法权益。”这一规定保障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是我国个人

信息保护制度的基石。

此外,《民法》(修订草案)规定,个人信息享有“自己的信

息名称和肖像权、隐私权”等权利,任何侵犯这些权利的行为

均属于侵害人格权的范畴,并应承担侵权责任。《刑法》第

253条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的行为构成

犯罪。《网络安全法》第41条规定:“网络经营者应当采取技

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

露、毁损或者丢失。”

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理分析及完善--第1页

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理分析及完善--第2页

综上所述,个人信息权基本上是通过宪法、民法、刑法和网络

安全法来进行国家和社会的保护,这些法律为个人信息的合法

性、保密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2.国际法律基础分析

在国际法上,个人信息权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保障。198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的信息人权宣言》提

出,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有权享有和利用任何信息资

源,而且还规定,“收集、处理、使用和传输信息必须遵守个

人、社会和全球利益的要求,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主、社会

进步和文明的基础上进行”。

2009年,欧洲议会通过了《个人资料保护指令》,要求欧盟

成员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制定一致的标准。此指令要求所有

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的收集与使用必须要有明确途径,而且还

要保证这些数据处理和收集的程序符合规定,保证个人隐私得

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此外,联合国大会还在2013年12月18日通过了《信息自由

与隐私保护宣言》,其中规定,“每个人都有不受干涉的权利,

包括对银行、医疗和其他与个人有关的记录的保密权,以及与

个人有关的通信的隐私权。”

综上所述,我国的个人信息权得到了明确的法律保障,而国际

上的一些经验和标准也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和

启示。

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理分析及完善--第2页

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理分析及完善--第3页

二、现实问题分析及完善方案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在网络上留下的越

来越多的信息越来越复杂。在网络使用的过程中,社交网络、

电商平台、金融服务、通信、物流等各种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信

息行为越来越频繁,涉及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1.个人信息收集问题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各大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往往和个人信

息收集紧密相关。一些公司以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服务为前提,

吸引用户通过网站或者APP向其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尽管

这些公司都有相关的隐私政策,但一些恶意的公司往往会故意

隐瞒或者强制用户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个人信息,一旦用户提供

了这些信息,那么这些信息

文档评论(0)

157****7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