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pdf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第1页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一、药学方面的常见问题

(一)、制备工艺及研究资料5,6号资料

1、剂型选择的依据

(1)未充分了解所选剂型的特点和局限性,盲目求“新”或赶时髦而选择某些

新剂型,如蛇胆川贝含片、××皂甙软胶囊。

(2)未考虑临床对所选剂型是否需要,或所选剂型的给药途径是否适于临床适

应症。如生脉滴丸,保心包贴膜用于手术创口;

(3)未从处方药物成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极性、解离度、稳定

性等)方面,考虑所选剂型是否会影响制剂中药物的释放、吸收或稳定性。如牛

黄不宜做成口服液,水溶性较差,在成品中较难鉴别检查出来。

(4)用药对象选择不合理,治疗牙痛的药制成××香口胶。

(5)用药剂量偏多。胶囊一次服用6粒以上,偏多;若一次服用量为15克生药,

出膏率为10%,1.5克浸膏,若加辅料为2.0克,装0号胶囊,5粒,基本认可。

若一次服用量为50克生药,制成胶囊剂偏多,制成颗粒剂则不会偏多。若是50

克生药,作成胶囊偏多,作成颗粒剂则不偏多,但服用不如胶囊方便,应综合考

虑。

(6)同一品种已有多个剂型,但剂改所选剂型并无先进性。如双黄连栓,用于

治疗成人感冒。

2、工艺路线设计

(1)设计依据:①未提供;②阐述不够清楚,未从处方药味所含有效成分的理

化性质、有关药材提取物的现代药理报道、中医临床用药情况及剂型要求等方面

阐述设计思路,以说明处方中各药味的处理方法(如水提、醇提、打粉等)及所

采用的成型工艺路线;③设计的理论依据不够充分时,未设计多条工艺路线进行

实验对比。

(2)打粉入药:①选择过多药味以生粉入药,造成服用量偏大或卫生学指标难

以控制;②未说明药材生粉入药的理由,或提供的依据不够充分。

(3)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①未提供某些含挥发油药材不提挥发油的依据;②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第1页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第2页

挥发油与制剂的疗效有关,但未考虑提油;③固体制剂中,挥发油未设计对其包

合,以增加其稳定性。

(4)醇提与水煎:①对方中药味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未加分析,就盲目沿袭传

统用药习惯而设计将全方药材用水煎提;如青皮、大黄等②对某些既含水溶性又

含醇溶性有效成分的药材,未说明理由而设计单用水提或单用醇提,如丹参、五

味子等。

(5)分提与混提:①未考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或配伍变化(如生物碱

类与有机酸类、鞣质类成分在共煎中可形成沉淀而在滤过操作中损失)而设计群

药混提;②一些药味可混提而设计为分提,致使工艺复杂化。

3、工艺条件的优选

(1)药材的前处理:净制,炮制:未说明符合药典或各地的炮制规范,自拟的

炮制方法应提供理由和检验标准,并适合大生产。粉碎:①未提供药材打粉的出

粉率;②出粉率偏低。

(2)提取工艺:①正交试验的具体实验方法不明确(如未说明试验中药材的投

料量、药材的含量、评价指标的测定方法与计算方法);出膏率不应完全作为量

化指标,水提和醇沉不宜放在同一正交表中。②因素水平选择欠妥,随意性太大,

缺预试验摸索;③评价指标的含义表述不清,如“黄芩甙含量%”;③所选定的

方案在正交表中不含或与直观分析的结果不一致时,未进行说明或进行验证;④

多指标评价时,应用综合评分法计分所设计的权重系数缺乏依据。

(3)纯化工艺:①醇沉:未考察醇沉前药液浓缩程度、醇沉浓度、放置时间、

放置温度等因素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未与醇沉前比较;可以通过正交试验,也可

以单因素逐个做。②高速离心法:未提供具体的工艺条件(如药液的相对密度、

文档评论(0)

150****61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