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涉密人员管理规定.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涉密人员管理规定--第1页

国家涉密人员管理规定

国家涉密人员管理规定

一、项目背景

我国保密法在延续先前保密工作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域外先

进理论和经验,确立了“对人管理+对物管理+对场所管理”的立体制

度框架。涉密人员管理是我国保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保密法

确立的分类管理、保密审查、保密承诺、脱密期管理等多项制度在保

护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面对日

益严峻的国内外复杂形势,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涉密人

员管理在基本理念、具体制度和实际操作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

本项目旨在通过研究,深入认识我国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的现状和

危机,全面梳理我国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的基本规范,分析我国涉密人

员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归纳和总结域外涉密

人员管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涉密人员管理的对策建议。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分析评估我国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的现状。包括我国涉密人员的

含义和范围、权利和义务、资格审查与确定以及涉密人员管理的主要

制度等。

2.研究借鉴其他国家涉密人员管理制度与经验。包括国外涉密人

员的范围、主要法律规范、主要管理机构、主要管理制度以及涉密人

员的法律责任和救济制度等。

3.提出完善我国涉密人员管理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分析评估了我国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现状及特点

1.保密法规范体系中对“人”的管理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我国

保密法规范体系以对“物”管理为主,对“人”管理的法规范在层级、

数量及内容方面均居于次要地位,且多是原则性规定。

2.对“人”的管理主要是一种信任管理。我国对涉密人员的管理

主要是一种信任管理,有失技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一方面,保密

国家涉密人员管理规定--第1页

国家涉密人员管理规定--第2页

法依然缺乏有关审查程序及审查标准的详细规范;另一方面,我国并

不存在统一的涉密人员资格审查与确定规范,法律将涉密人员资格审

查与确定的规范制定权授予各涉密机关单位,造成标准和操作缺乏统

一。作为涉密人员管理的基本法,未能为涉密人员的管理提供具体的、

可操作的执行规范。

3.涉密审查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保密法仅就涉密人员

资格审查和确定作出原则性规定,即“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

有关规定进行审查”,缺乏具体的规范。由于缺乏科学、严密、规范

的涉密审查程序,使得我国涉密人员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存在严重

欠缺,也与世界发达国家涉密人员管理思路存在较大出入。

4.分类管理有名无实,未贯彻始终。保密法确立了涉密人员分类

管理制度,将涉密人员的职权和义务与国家秘密的密级划分相对应,

这为后续的具体管理措施提供了标准和方向。也只有在具体管理制度

中贯彻分类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协调手段与目

的的功能。目前我国仅在保密法中对分类管理作出原则性规定,在涉

密人员资格审查与确定、涉密人员上岗培训和承诺、涉密人员出境管

理、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履职监督以及涉密人员泄密补救

和报告相关规定中都未针对不同类别的涉密人员作出相应的区别规范,

这使得分类管理有名无实。

5.涉密人员权益保障机制相对欠缺。根据现行法律规范,涉密人

员在权利申诉、争议处理等方面并无区别于普通公民或劳动者的规定。

涉密人员法律保障制度的相对欠缺一方面不利于保护涉密人员的合法

权益,另一方面,适用通常程序也不利于保护国家秘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