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之.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之

?

?

论文导读:当谈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时,很多人都会说,我国古代法制“以刑为主”,刑罚严酷。堂堂的“礼仪之邦”似乎成了“刑罚恐怖的国度”。因此,相对于“以刑为主”的说法,我更赞同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以礼为主”这一说。另一方面,在处理“礼”与法两者关系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上,我国古代太强调伦理道德教化育人的作用,而忽视了法律的公正、公平的本质,即“重礼而轻法”。

关键词:礼,法,以礼为主,重礼而轻法

?

1.“以刑为主”?“以礼为主”?

当谈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时,很多人都会说,我国古代法制“以刑为主”,刑罚严酷。堂堂的“礼仪之邦”似乎成了“刑罚恐怖的国度”。然而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真的只是“重刑”的专制统治下的产物吗?我想说,事实并非如此。免费论文参考网。

“刑”只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综合体系中处于辅助地位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我国古代法律的全部。我国古代历朝制定的法律有上千种之多,除了刑事法律之外,还有大量行政、经济、民事、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立法。不能否认,中国历史上,确有主张“以刑为主”的学派,那便是法家。可是法家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绝后唯一主张“以刑为主”的学派,其学说只用于战国和秦朝的时候。免费论文参考网。

相较于法家思想而言,儒家思想无疑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历史漫漫长河中,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2100多年。儒家文化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尤其对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为伦理道德,对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如何处理法与“礼”之间的关系上。因此,相对于“以刑为主”的说法,我更赞同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以礼为主”这一说。

晚清时的严复先生在翻译西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巨著《法意》时曾说过,“西人所谓法者,实兼中国之礼典。中国有礼、刑之分,以谓礼防未然,刑惩已失。”[1]这就是说,在古代,礼的某些部分不仅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礼所倡导的理念就是我国古代法律的灵魂和目的。

2.古代法律制度中“礼”对法的影响

“礼”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这已是公认的事实。外国学者更是被中国的“礼”所深深吸引,见仁见智,评说不一;只要论及传统的中国,他们就会谈到中国的“礼”。[2]

“礼”,其实是一种宗法等级制度,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的祭祀活动和习俗。它调整着人与人之间、人与国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礼”的精神是亲亲、尊尊,即维护“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的人伦关系。简单的说,礼所追求和提倡的就是人伦道德。

这些人伦道德正是我国古代法的精神价值之所在。在礼的影响下,我国古代传统法围绕伦理而制定。以在立法活动中为例,“三纲五常”、“十义”等都被正式写入法律条文。其中,“君为臣纲”位列三纲之首。法律确认君主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从各方面维护君主的尊严、权利等不受侵犯。另外,严重危害君权和人伦关系的“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被列为“十恶”重罪,并且规定绝不赦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在维护礼教纲常、等级制度的同时,也体现了一些人道主义的精神。比如,法律规定对老人、儿童、孕妇犯罪应减刑或免刑,允许复仇、为父复仇可以减免刑罚,为友复仇有时也会得到表彰等等。有学者说,自从“礼”处于主导地位开始,便“改造了中国古代的法律,缓和了法的强制性与暴力,使其具有了‘人情味’”。[3](这里所说的“人情”主要是指家族主义的伦理。)这些都论证了“中国古代法渗透着礼的精神。”[4]

所谓“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广要道》),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在维护社会统治秩序、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上,“礼”的作用是治“本”的,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而“法”的作用是治“表”的,它只是作为礼制的补充手段。

“礼”对于法来说是外来的事物,可是当“礼”融入到法中以后,“礼”反而成了主人,大大削弱了法的地位。这就使得法所具有的客观公正性和公平原则被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所代替。“礼”冲击了法律制度所应具有的本质,使法律制度成为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的附庸。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是我国专制社会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在处理“礼”与法两者关系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上,我国古代太强调伦理道德教化育人的作用,而忽视了法律的公正、公平的本质,即“重礼而轻法”。

3.“礼为主”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1积极影响

⑴引“礼”入法,采用法律来维持人伦秩序,可以减少推行法律的阻力。宗法等级,人伦道德等思想已在人民心中深深扎根。将这些内容涵

文档评论(0)

131****8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