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策略.docx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策略

?

?

郑燕珍

摘要:“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抽象的数学表达转换为形象具体的模式,恰当地应用教具和学具及相应的画图、列表等方法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形象问题,还原抽象数学的具体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蕴涵丰富体验的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减缓大脑的疲劳;另一方面學生的感知建立在操作活动基础上,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共同参加学习活动,有利于充分开发学生大脑的潜力,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际操作;策略

在数学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课堂操作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存在着动手操作的缺位“失语”,或“伪操作”“滥操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何去伪存真、舍粗取精,淡化形式,使动手操作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下面以几种典型现象进行分析,例谈策略。

现象一:缺位“失语”——剥夺权利

这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跳绳”一课的片段:

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找出一些数学信息。

……

师:刚才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知道8可以分成3和5,还可以分成……

(出示表格,让学生开火车完成)

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确实对答如流,可是老师有没有想过,我们要完成的仅仅是这个表格吗,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此处就应该让学生动手分一分,积累一些活动经验,并在分的过程中学会怎样不遗漏、不重复的“有序“分法。

其实,我们的课堂上屡屡发生此类现象,教师对操作活动不重视,怕麻烦,怕费时。尤其是对于低段学生,很多教师对操作害怕,怕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导致教学时省去操作活动的环节,选择直接将结果告知学生,剥夺了学生的操作权,使动手操作缺位“失语”。

策略:构建新模式,化缺位为归位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参与到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去拼拼、剪剪、数数、画画、比比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中。所以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手来,把操作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还要为学生建构数学操作新模式。

1.完全操作变“半操作”

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水平总是从现有的水平向最近发展区过渡的。数学教师可以在学习刚开始安排完全操作之后,插入“半操作”活动,即借助少量的学具进行操作探究,再加上语言表述、想象推理等要素组成的操作活动。

【案例一】动手操作与语言表述相结合的“半操作”。

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中,安排了完全操作和半操作的两个环节:

(1)完全操作环节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摆出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摆的,摆了多大的正方体。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知道横着摆2个,再竖着摆2个,组成一层,摆两层共用了8个,就组成了一个8立方厘米大的正方体。

(2)“半操作”环节

接着,教师让学生分4人小组去摆放更大的正方体。学生很快就摆出了一个3×3×3=27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师继续追问,你们还能摆出更大的正方体吗?此时,学具已不够摆了,怎么办呢?通过讨论其中三组学生的桌面上就出现了以下摆法:

随之老师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说道:“正方体的体积的大小只跟这三条棱相关,所以我们横着摆每行4个,一层有4行,竖着再摆4个,那么就是4层,所以我们组摆的正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厘米。”通过安排这样一个学具不足的环节,促使学生把学具操作与语言描述相结合,由具体到抽象,突破了重难点,同时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案例二】动手操作与想象推理结合的“半操作”。

如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小船摆渡4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小船摆渡7次呢?你能运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通过画图,很快地就找到了答案。这时我又问道:“现在你能很快地告诉我小船摆渡57下在哪儿吗?有的学生低头猛画,有的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于是我又引导学生重新观察示意图,结合学生之前动手画的示意图,加上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哪几次在北岸,哪几次在南岸,学生很自然地得出了结论:摆渡奇数次后在北岸,摆渡偶数次后在南岸,所以57下后船停在了北岸。

2.动手操作伴电脑模拟

从2001年数学课程改革以来,加上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数学课堂因多媒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媒体以它直观动态、声像结合、传播效率高等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果课堂中把它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利用它的形象、逼真的特性,填补操作的不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加入计算机模拟操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起初安排了小组合作搭长方体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探长方体的特征,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等等。在之后的反馈交流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地理解了长方体的两大特征,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文档评论(0)

159****1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