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的策略.docx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的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的策略

?

?

顾碧琼

【摘要】儿童时期正是品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陪伴的缺失、祖辈的溺爱,法律意识较为薄弱。我国是法治国家,法律意识已成为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农村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更加注重培养这些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文章主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农村留守儿童法治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法治意识;策略

农村地区有许多家长外出打工,由于家长无法陪伴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儿童法治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方略,作为农村教师,应当重视对这些留守儿童法治意识的培养,因为只有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他们才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渗透法治意识,引领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遵守社会规则、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内容谈谈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在话题探讨中引入法治素材

留守儿童大多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对孩子的吃穿住行等方面一般都照顾得比较周到,甚至事事满足孩子的要求,这难免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骄横脾气。《道德与法治》以儿童的生活为线索来编排教材内容,有机地把法治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之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提出话题引导学生探讨,引入法治素材。

《班级生活生活有规则》一课侧重于进行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启蒙教育。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集体生活经验,但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尤其是有些留守儿童,自由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经常会与班规的约束产生冲突,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行为与班级规范之间的内在关系。比如课堂上,笔者给学生播放学校颁发流动红旗的视频,让学生说说听到校长宣布自己的班级获得流动红旗的消息后的心情,再回顾一下大家是通过哪些努力才获得这个荣誉的。有的学生说:“在做操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整齐划一。”有的学生说:“我们很爱卫生,每天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学生说:“碰到老师的时候,我们都很有礼貌。”“怎样获得流动红旗”的话题唤起了学生美好的回忆,由此深入下去,让学生继续说说在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加完美一些。有的学生就自我反思:“下课时,我在走廊里快速地跑,差点儿撞到隔壁班的同学,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很不文明。”“我在操场上玩,正好摸到口袋里有一张废纸,就把它扔在树根边。”笔者根据学生的发言,把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行为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种行为,不喜欢哪一种行为,为什么。在学生热烈讨论以后,笔者进行总结:遵守规则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班集体获得荣誉,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每一个人在班级中生活得更安全、更愉快!

新課改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互动式的交流与讨论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新知,避免灌输式的讲解,课堂上笔者以班级获得流动红旗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讲述流动红旗背后的故事,引入法治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个人行为与班级规则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明白了遵守班规的意义以后,进步特别大。

二、讲述故事,在问题争辩中融入法治思想

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方面的认知还不很完善,难免会发生一些错误,他们的学习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观点分享出来;对于留守儿童发出的不同声音,教师更是要持包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大胆地就问题进行争辩,在明理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法治思想。

《这些是大家的》一课主要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很多留守儿童出入公共场所的机会比较少,对公物的概念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公物,知道损坏了公物以后会带来怎样的不便,进而理解爱护公物的重要性。课堂上,笔者出示了一幅图片,上面有两张课桌,一张课桌干干净净,另一张课桌则污迹斑斑,让同桌位的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课桌,以“桌子哥俩”为题目编一个故事,想一想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话,心情是怎样的。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讲故事,非常适合二年级的学生,于是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干净桌子”和“脏桌子”进入对话情境讲一讲故事。最后请一组学生上台讲故事,扮演“干净桌子”的同学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心情愉快,语气里含着自豪、满足;而扮演“脏桌子”的同学说起话来唉声叹气,心里很难受,语气里满是委屈、不满。为什么在同一个教室里,两张桌子的感受截然不同呢?笔者组织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争辩,有些留守儿童联系自己平时对待课桌的态度,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属于保护公物的还是属于破坏公物的,在听了《桌子哥俩》的故事以后有了新的启发,说出了以后保护公物的办法。

基于学生自己的经历,采用换位体验的方式讲述自己与公物之间的关系,给了学生思考、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4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