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5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docVIP

山东省威海市2025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1-

山东省威海市2025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

1.如图为商鞅变法时县及其以下组织的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鞅变法

A.激化了阶级冲突 B.瓦解了宗法制度

C.加强了地方统治 D.扩大了统治范围

【答案】C

【解析】

【详解】商鞅变法时,通过“令民什伍”等,在县以下,建立起“县-乡-亭-邮-里-什-伍”的严密系统的地方组织结构,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项正确;通过商鞅变法建立起的地方基层社会组织,体系严密,管理有效,不是阶级冲突激化的缘由,A项错误;对社会基层的管理不是“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瓦解的缘由,B项错误;商鞅变法严格基层管理,并不能扩大其统治范围,D项错误。

2.西汉初年,赋作家主要分散在地方,如以梁孝王为中心的梁园文学群体、以淮南王为中心的淮南文学群体等。武帝以后,赋作家们则起先涌向京都。这主要是由于

A.选官制度发生变更 B.新儒学地位得到提升

C.王国数量日益削减 D.大一统国家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汉初年的赋作家是分散在各个地方,汉武帝以后赋作家涌向京都,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实行思想上统一后,设立太学,表彰六经,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推动了向学风气的兴起,赋作家这些文人学士涌向京都,为朝廷所用,是思想上“一统”在政治上的表现,是大一统国家不断发展的表现,故选D;汉代采纳察举制,没有发生重大变更,A错误;新儒学也称理学,以宋朝程颐、程颢和朱熹为代表,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

3.《齐民要术》记载:“其(桑)下常斸掘,种菉豆(即绿豆)小豆。二豆良美润泽益桑。”“楮,和麻子漫散之,秋冬仍留麻勿刈,为楮作暖。”这表明当时

A.农业经营模式发生变更 B.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

C.生态农学观念已经出现 D.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

【答案】C

【解析】

【详解】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记载,桑树下面种植绿豆可以提高绿豆质量,楮、麻一起生长,麻可“为楮作暖”,表明当时生态农学观念已经出现,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北朝时期传统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模式”发生了变更,A项错误;材料与传统“经济政策”无关,B项错误;作物共生互利等阅历的积累,不能说明精耕细作技术取得了“突破”,D项错误。

4.从《明史》所载田赋征收的品目来看,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夫的土特产。这一现象

A.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B.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特点 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变更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多是地方农夫的土特产”等信息可知,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绝大部分用实物,很少用钱钞,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转型,即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转型,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钱钞占少数,与加重劳动人民负担无关,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指重视农业的发展,抑制商业的发展,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税收政策的变更与当朝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有干脆的关系,这时期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不能导致税收政策的变更,D项错误。

5.19世纪初,在关于长江三角洲贸易的描述中,凡言及苏州,就有“由苏州分销全省”等字眼;到了六七十年头,对于贸易过程的描述已变为“从上海携带……前往苏州”等。出现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

A.中西贸易的扩大 B.农夫运动的冲击

C.江南经济的衰退 D.民族工业的兴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由苏州分销全省”“从上海携带……前往苏州”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初,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到19世纪60-70年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被迫打开国门,中西贸易扩大,商贸中心转移到上海,A项正确;农夫运动不利于贸易的发展,因此农夫运动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缘由,B项错误;这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冲击江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肯定程度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而不是衰退,C项错误;民族工业在19世纪60-70年头起先兴起,不能成为材料所述变更的主要缘由,D项错误。

6.关于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光绪帝是否知情的问题,有多种记载。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9月20日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曾赐以“硃笔密谕”。这表明

A文献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 B.阶级属性确定史料价值大小

C.同一事务具有不同的理解 D.日记比二手史料更具真实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袁世凯在《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记载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8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