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走近屈原
张卫卫熊霄
走近屈原——简介篇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初颇受楚怀王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时年62岁。当地人民十分悲痛,纷纷划船去救他,并包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免得鱼吃掉他的尸体。这就是后来端午节划龙舟和吃粽子的来历。端午节也就成了人们纪念屈原的节日。
走进屈原——作品篇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走近屈原——作品篇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走进屈原——作品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走近屈原——名句篇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渔父》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楚辞•渔父》
走近屈原——名句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走近屈原——魂归处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有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的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成“诗人节”。
永远的汨罗江
走近屈原——永生篇
走近屈原——永生篇
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
纪念屈原赛龙舟,翻江倒海惊天地。
英雄气概今朝玉,龙舟船上展魄力。
誓与黄河搏勇气,不到最后不罢休。
——施美娜
走近屈原——永生篇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梅尧臣
走近屈原——永生篇
汨罗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驰如流矢,百万金钱水中进。
走近屈原——启示篇
昔人已乘黄鹤去,吾辈更当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学习屈子的崇高感、爱国主义精神
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不管梦想多么遥远,都要上下求索、寻找理想。
但是在对前途感到绝望时,不能学习屈子的自杀轻生,要学着去融入、去适应这个社会,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有伯乐去认可你。
谢谢观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