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教师计算机基础题试题及答案
1.下列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ENIAC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
的B)它主要采用电子管和继电
器
C)它是首次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使计
算机自动工作D)它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2.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产生于(A)。
A)宾夕法尼亚大学B)麻省理工学院
C)哈佛大学D)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每秒钟运算速度
为(A)。
A)5000次B)5亿
次C)50万次D)5万次
4.计算机中的指令和数据采用(C)存储。
A)十进制B)八进
制C)二进
制()D)十六进制
5.第二代计算机的内存储器为(B)。
A)水银延迟线或电子射线管B)磁芯存储
器C)半导体存储器D)高集成度的半导体存储
器
6.第三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为每秒(B)。
A)数千次至几万次B)几百万次至几万亿
次C)几十次至几百万D)百万次至几百万次
7.第四代计算机不具有的特点是(D)。
A)编程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B)发
展计算机网络C)内存储器采用集成度越来越高
的半导体存储器D)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8.计算机将程序和数据同时存放在机器的(B)
中。
A)控制器B)存储器C)输入/输出设备
D)运算器
9.第2代计算机采用(D)作为其基本逻辑部
件。
A)磁芯B)微芯片C)半导体存储器D)
晶体管
10.第3代计算机采用(C)作为主存储器。
A)磁芯B)微芯片C)半导体存储器D)
晶体管
11.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第(D)代计
算机所主要使用的逻辑元器件。
A)1B)2C)3D)4
14.服务器(C)。
A)不是计算机B)是为个人服务的计算机
C)是为多用户服务的计算机D)是便携式计算
机的别名
15.(C)赋予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图像、动
画、文字、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功能,是20世纪
90年代计算机的时代特征。
A)计算机网络技术B)虚拟现实技术C)多
媒体技术D)面向对象技术
16.计算机被分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
微型机等类型,是根据计算机的(A)来划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闻报道字体要求.pdf
-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知识解析〖利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预测新元素和寻找新物质〗.pdf
- 新型IGBT静态参数即全直流参数测试系统简介.pdf
- 文鼎教育系统乐山师范学院-形体与舞蹈所有答案.pdf
- 数电实验芯片功能表及管脚排列.pdf
- 数据分析师工作简历.pdf
- 散热器项目计划书.pdf
- 教育学基础知识__重点.pdf
- 排烟竖井开挖支护施工技术措施13750.pdf
- 报废血液制度与流程.pdf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