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二章透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表现(一)
复习:回顾之前学过所讲述的线条的运用。
引导:通过看周边事物的视角,引出近大远小的概念,从现实生活中转到透视概念实际
绘画中的运用。
第一节透视基础
一、透视基本原理
在二维的平面上画出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图纸来,一定要注意运用透视的方法。我
们在生活中观察物体时,常常发现同等大小的物体,处在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处在无
限远时物体便汇集成为一个点,这就是所谓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一种描绘视觉空间的科学。为什么会有透视效果?
因为人的双眼对一件东西而言,其实双眼是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的,所以东西会
有往后紧缩的感觉。那么必然会交会在无限远处的点,透视的要决在于定消失點。越近
的东西两眼看它的角度差越大,越远的东西两眼看它的角度差越小,很远的东西两眼看
他的角度几乎一样,因此放得离你近的东西,紧缩感较强烈,所以说画靜物一定要注意
透视。
在图纸上表现具有真实感的三维立体形态,就是将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性的变化,
反映到了图纸上,也就是运用了透视原理的结果。
透视方法的定义,简单的说是把眼睛所见的景物,投影在眼前一个平面,在此平面
上描绘景物的方法。在透视投影中,观者眼睛称为视点,而延伸至远方的平行线会交于
一点,称消失点;如果说到这还不知道意思,想想向前延伸的铁轨吧。因我们所绘制的
物体不同等等因素,有所谓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等。
二、透视术语:
视点:观察者眼睛所处的固定位置。
画面:画图的纸面,假设是一种透明的平面,置于观察者和物体之间,各种透视现
象就会在画面上被反映出来。
物体:存在于空间的实际物。
视平线:视点高度所在的水平线。
视点:垂直于画面的视线交点,也称心点。
视心线:通过视点作画面的垂线。
视中线:一条假象的从眼睛延伸出来与地平面相交的成直角的铅垂线
视高:视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灭点:与画面成角度的平行线所消失的点。
基线:地面和画面的交线。
三、透视图的类别
1
所谓的一点透视和多点透
视其实说穿了都是相同的,(通
常)在后方找一点消失點,然后,
让所有的视线集到它就是一点
透视,两点透视就是往左往右各
找一点消失点,三点透视就是往
左往右往上(下)各找一点消失
点,让体积往左往右往上(下)
都有紧缩的效果。透视的基本规
律是“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
疏远密”。比如一列由远及近的火车驶来,人眼观察的结果是:
1.一点透视(也称平行透视):
2、两点透视(也称成角透视):当物体的一个角线正对着视者的时候的透视效果。两点
透视就是一张图中有两个消失点的透视图,通常用來表现建筑物正面与侧面同时存在的
图画。直线和视线与水平线垂直相交,但横线与视线水平线并不平行。
2
灭点1灭点2
3、三点透视(或称倾斜透视):人眼睛俯视或仰视观察立方体,即立方的任何一面都
倾斜于画面,除了在画面上存在左右两点消失点外,垂直于地面的那组平行线也产生一
个消失点,由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图。
灭点1
灭点2
第二节透视的角度选择
灭点3
一、透视角度与变化
角度与透视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仅仅在漫画创作时,其它各种美术形式
都很讲究角度与透视。它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绘画艺术一般都要求在二
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等,所以,透视规律
在画面构图上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透视变化是绘画构图变化的现实依据。
我们所讲的透视角度是根据人所处的位置关系,其视点到所观察的物体时的角度。
由于所见到的物体角度的不同,所观察到的体面情况就不同。
二、物体表现的常用视角
一般来说,我们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领克新能源计划-高颜值、高性能、高科技、高安全缺一不可.pdf
-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介绍及经济效益分析.pdf
- 网易云音乐产品分析报告.pdf
- 白酒项目数据分析报告.pdf
- 电气照明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 生产主管年终工作总结4篇.pdf
- 猫武士人物_原创文档.pdf
- 特种设备检验管理系统使用说明书.pdf
- 物理没考好检讨书.pdf
- 第13章电路初探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