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时代文化共享工程发展问题与建构策略.docxVIP

微传播时代文化共享工程发展问题与建构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微传播时代文化共享工程发展问题与建构策略

?

?

袁晓琴

摘要: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云计算”“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文化共享工程面对微博、微信、QQ、彩信、MSN等微媒体,需要及时适应技术发展,要想把握先机、掌控安全、获得优势、掌握未来,必须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转变传播模式,适应新的传播环境,走出新的发展之路。本文就微传播时代,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应用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新的可能,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文化共享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微传播;文化共享工程;新媒体

一、微传播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中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微传播的概念、特点及发展现状。微传播指的是利用数字通信技术,通过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将一些新媒体作为媒介,例如: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运用简捷、移动的显示终端,开展的一种传播活动或者传播方式。短小精悍是其文化特征,具备针对性强,共享性受众明确,传播内容碎片化、受众与媒体互动性强等特征。

截止到2017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7.72亿,相比较于2016年年底,网民数量增加了4074万。在所有的网民中,2016年使用手机上网人群所占比重为95.1%,2017年出现上升趋势,其所占比例为97.5%,这一比例还处于持续上升状态之中,手机这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微博、微信、QQ、彩信等微媒介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很明显,人类已经走进一个微传播的时代。在这个以微信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悍内容为传播主体、以微受众为传播对象、以微动作为传播特征的微传播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影响力。而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也为文化信息的传播注入新的血液,将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带入新的境界。让文化共享工程乘微传播平台,渗透到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成为当下文化共享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课题。

二、微传播时代文化共享工程发展面临的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与均等。2002年4月,我国开始落实文化共享工程。希望通过三网融合、云计算等科学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新型传播载体,对当前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对中华文化信息资源中心与各级分中心进行建设,以全国的网络传输系统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对先进文化进行传播,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了解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以保证完成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历经1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至2017年年底,已经建设完成一个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为33个,县级支中心为2840个,乡镇基层服务点为32179个,行政村与社区基层服务中心为70万个。国家数字图书馆长期保存的数字资源达到1532.76TB,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中,共建设252条农村数字院线,5万支放映队伍,服务网络由城市至农村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

不过,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虽然取得了这样大的成效,但在具体运行工作中,还是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最为明显的就是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导致地方特色文化难以及时有效制作上传分享出去,非遗文化也得不到广泛传播,有的服务中心虽然建起了创客平台但建得起玩不转;地方配套设施设备投入不足,县级以下服务中心文化共享设备十多年没有得到更新和更换,大多数电脑等设备老旧运行不了,运行不暢,致使读者抱怨甚至不再选择文化共享设备上网。其三,共享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在县级以下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中心(点),普遍存在着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以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教育网、远程教育网、数字农家书屋等就因隶属不同的管理部门而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造成重复建设。第四:文化共享工程存在服务群众方式单一,内容单调,受欢迎度低的窘境。在不少县级以下服务中心,文化共享服务群众还仅仅停留在免费上网、刻录光盘、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文化信息服务,但毕竟受财力、人力、服务时间、场地等限制,工程受众面有限,当把刻录好的光盘送到群众手中时,我们已经走在了时间的后面,在获得最新信息、抢占市场先机等方面已经落后。真正的共享工程应是广大群众能直接通过网络享受优质信息资源,并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和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互动,成为广大群众最直接、最及时获得最新、最有效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

三、微传播时代文化共享工程的建构

(一)统筹隶属于不同部門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由于分业管理的局限性,在我国长期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多头建设情况、资源利用不够集中、未开展统筹管理工作等。为了

文档评论(0)

177****5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