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点.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征:1整体结构最优化2系统控制智能化3操作性能柔性化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1检测传感技术2信息处理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

4伺服驱动技术5精密机械技术6系统总体技术

三,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目的性相对性

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构成:结构功能主功能(交换传递保存)动力功能信息与控

制功能五

五,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本步骤:1明确系统的目的2决定系统的规范3决定系统的四大

功能及其规范4用功能子系统或功能要素构成各个功能5用实际系统或要素替换各功能6

整体系统的评价7转下一个循环

六,接口:在相互连接要素的交界面上必须具备相应的某些条件才能连接该交界面叫做接口

七,接口按期交换与调整功能分:零接口被动接口主动接口智能接口

根据输入输出的性质分:信息接口(软件接口)机械接口电气接口环境接口吖

八,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用途分类:产业机械信息机械民用机械

机电一体化产品多功能分类:在原有机械本体上采用微电子控制装置2用电子装置局部

取代机械控制装置3用电子装置局部取代机械控制装置4用电子装置机械的主功能5信息设

备和电子装置有机结合的信息电子机械设备检测装置电子装置和机构有机结合的检测用电

子机械设备

九,机电一体化技术体现在产品设计制造以及生产经营管理诸方面的特点:1简化机械结构

提高精度2易于实现多功能和柔性自动化3产品开发周期短竞争能力强4生产方向向综合

自动化发展5促进经营管理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

十,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分析中质量弹簧及阻尼这三个理想的机械元件代表了机械系统

组成部分的本质

转化原则:能量等效(即转化前后系统动能保持不变)和功等效(即转化前后系统功保

持不变)。

十一,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粘滞摩擦旋转运动的摩擦阻力系数转化为当量

粘滞阻尼系数

十二,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伺服系统主要是以机械量为控制对象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它在

工作时要求系统的输出能平稳快速准确地跟随输入指令动作。机械传动系统的性能与系统

本身的阻尼固有频率有关。

十三,阻尼的影响:1当阻尼比§=0时,系统处于等副持续震荡状态,因此系统不能无阻

尼。2当≥1时系统为临界阻尼或过阻尼系统。此时过渡过程无震荡但响应时间过长。3当0

<§>1时,系统为欠阻尼系统,系统在过渡过程中处于减幅振荡状态,其幅值衰减的快慢

取决于阻尼系数和固有频率。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其性能指示,一般0.4<§>

0.8的阻尼系统,既能保证震荡在一定范围内,过渡过程较平稳,时间短,又具有较高的灵

敏度。

十四,设计系统时应尽量减少静摩擦和降低动静摩擦之差值,以提高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及

快速响应性。

十五,转动惯量对伺服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动态响应都有影响。转动惯量大,系统的机械常数

大响应慢,§的值减小,从而使系统的振荡增强稳定性下降;转动惯量大,会使系统的固有

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限制了伺服带宽,影响了伺服精度和响应速度。转动惯量的适当增

大只有在改善低速爬行时利用。

十六,阿贝误差原理:在长度测量时被测尺寸与标准尺寸必须在测量方向的同一直线上,或

者两者彼此出于对方的延长线上。(为了减小误差采取的措施:1应可能减小H值2利用阿

贝误差的方向性采取凸凹导轨或者采用两层拖板,使垂直和水平阿贝误差相互抵消3采用辅

1

助横梁防止变形或者采用误差补偿机构等)

十七,精度设计时的原理和原则:1贝误差原理2运动学设计原理3平均效应原理4变形最

小原则5基面统一原则6误差缩小和放大原理7误差配置原理。

十八,运动学设计原理一般仅用于高精度承载小及运动行程不大的场合。

半运动学设计原理是以小面积接触或的短线接触代替点接触睐约束运动方向。

十九,是用平均化原理的条件:1参与工作的滚动体或其它中间元件要易于产生弹性形变2

滚动体或其它中间元件的制造误差要小于或等于弹性变形误差3在工作时负载里能自动消

除间隙。

二十,变形最小的举例:1提高零部件结构刚度2减小温度的影响3内应力产生的变形。

二十一,基面统一原包括:1计基面2工艺基面3测量基面4装配基面

二十二,(误差缩小和放大原理)对于减速齿轮传递系统,由于误差缩小原理,其

文档评论(0)

195****25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