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数字技术在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
?
王华兰晓俐
【摘要】目前,民间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和保护是政府、民间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民间民族民俗文化极其丰富,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数字化工作也一直是研究热点。文章首先阐述了云南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带给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启发;最后从加快传统数字技术在民间文化数字化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复原保护,加快数据库和信息使用平台建设,以及利用数字技术集成创新促进民间文化产业化四个方面提出云南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技术;云南民间文化;集成创新
G127A1007-4198(2021)14-092-03
【本文著录格式】王华,兰晓俐.数字技术在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4):92-94.
项目名称:地方民间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J2019001402。
云南是中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人口在6000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还有哈尼族、傣族等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人口数均占全国该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达1621.26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6%。[1]云南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各民族分布为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一个民族只住在一个县(市);同时分布立体,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有很大关系,有居住在河谷地区的,有居住在坝区的,也有居住在高山地区的。由于云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民族特征,云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民族文化。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不断改变,有些民间文化逐渐消失,这一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原有的登记、鉴定、发现、保存的“传统保护模式”在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现实条件下面临严峻挑战。[2]本文针对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首先简要介绍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然后介绍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并着重介绍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数字化趋势,最后提出数字技术在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策略,给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具体数字化方案。
一、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
(一)云南民间文化保护形势比较严峻
云南民间文化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是由少数民族独特的生存条件和历史环境决定的,是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云南地处地震带,地理条件也比较复杂,自然灾害频发,造成许多文物受损,许多档案资料和实物损毁。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原始的劳作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以及居住条件的改变,许多民间手艺、工艺和娱乐项目被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取代,使得传统民间文化面临逐渐消失的困境,甚至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及其生存环境都面临巨大挑战。
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传统民居被造价低廉的简易建筑所取代,村寨的民族特色和乡村特色急速消失。[3]民族文化的流失在改变了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与其存在很强互动共存关系的包括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界丰富资源也逐渐面临流失状态。[4]甚至许多民间文献资料被损毁,因此,分析云南民间文化的特征,研究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方法十分重要。
(二)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取得一定进展
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云南省积极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截至2013年10月,云南省已基本完成三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数据化采集和存储建档工作。[5]目前为止完成了共五批非遗项目保护名录的申请和认定工作,后续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工作任务量很大。
2007年,云南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同年建成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数据库。2013年以来,在建立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传承人数据库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名录和传承人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工作管理平台,并完成了覆盖全省档案及数据库管理人员的培训,为16个州(市)配发了建设档案和数据库需要的笔记本电脑和单反数码相机,形成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省、州(市)、县(区)三级网络化管理体系。[5]云南省非遗中心成立以后,整合各方資源,建立了一支专业非遗数字化保护信息采编队伍和一支专业的数字化资源管理队伍,进行了多次抢救性数字化保护工作。同时以点带面,逐步培养辐射全省的非遗数字化保护队伍,为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析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docx
- 批判性思维与英美文学教学研究.docx
- 暖通空调工程中换热器的运行节能分析.docx
- 浅谈后殖民文化批判的三组二元对立模式.docx
- 浅谈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docx
- 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研究.docx
- 水利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ocx
- 天之骄子-何去何从.docx
- 彭阳红梅杏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docx
-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策略分析.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