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语篇分析下的新闻实证比较研究.docx

批判性语篇分析下的新闻实证比较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批判性语篇分析下的新闻实证比较研究

?

?

康蕊

【摘要】新闻媒体是当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英文版本的新闻报道更是学生了解时事,提高英语能力的有效方法。然而,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新闻报道往往对同一事件的描述重点不尽相同,以此来实现符合各自主流利益的价值导向,而这也使大学生在浏览各类新闻时易被文本所带动,产生不必要的偏见。本研究以批判性语篇分析为框架,采用ORegan提出的以文本为批判对象的方法(TACO),通过分析新闻标题、插图、时态语法、词汇及语句的使用等方面,研究比较了两篇针对同一事件的中美两国新闻媒体报道。研究发现虽事件相同,但两国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大相径庭,从而给双方的预期读者带来的情感价值导向也截然不同。本研究希望以此为例,为大学生在阅读各类文本题材时提供些许批判性语篇分析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批判性语篇分析;新闻媒体;文本研究;统治权力

:G212??文献标志码:A??????:1007-0125(2019)07-0209-03

一、引言

就语言学的角度而言,语篇来自于大众生活中不同领域下口语及书面语的情境运用(田海龙、程玲玲,2010),对语篇的有效分析可促使他人对语言运用及表达进行深入理解。在研究语篇的众多方法中,批判性语篇分析致力于剖释“语言运用在构建社会实践主体及其关系中的积极作用”(JorgensenandPhillips,2002,王永亮,2015),认为语篇从社会政治范畴的角度清晰明确地表达出个体所倡导的价值观念(VanDijk,1993)。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大众媒介,亦应借助语篇为公众传达兼具时效性、真实性与准确性的事件报道。然而不同国家或不同政治体系的区域就同一新闻事件是否会通过语言运用的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导向,本文拟通过批判性语篇分析的角度,就这一问题对中美两篇新闻报道——中国新闻网及纽约时报中的两篇文章进行对比研究。

二、文献综述

剖析语篇应将文本及语境相结合,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批判性语篇分析学派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将语言学范畴与社会事态跨学科联系在一起,认为可通过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揭示出文本背后所体现的社会权力及意识形态(LeandLe,2009)。批判性语篇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Fairclough提出的三维分析模型将语篇分析分为:描述、阐释及解析三种维度。其中,描述性维度旨在关注文本篇章中的语言运用;阐释性维度将文本篇章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关系相融合;解析性维度则侧重剖释语篇背后所渗透的社会权力及意识形态(Blommartert,2005)。VanDijk也类似地将批判性语篇分析划为微观与宏观两种阶段,主张应分别研究语言文本特征及语篇背后主导的社会权力。本文对两篇新闻报道的对比研究基于ORegan提出的以文本为批判对象(TACO)的批判性语篇分析方法,共分为四个阶段:描述性解释——在阅读语篇前就文章的主题、布局、视觉结构、预期读者受众范围等进行简要分析;代表性解释——就文章的文本性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如体裁、词汇、语法及插图;社会性解释——将文本与社会背景相联系,涉及到社会权力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阐释;解构性解释——针对前三个阶段的分析内容来判断是否存在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主流思想相悖的观点(因此,若语篇并不存在与主流思想相悖的观点,最后的解构性解释阶段则并不需要)。

三、批判性语篇分析

(一)新闻背景

两则新闻报道关注的事件均为中国消费者在澳大利亚购买奶粉导致某一品牌的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消费现象。事实上,中国消费者逐渐在海外购买奶粉的行为多源于2008年中国某品牌奶粉污染事件,生产商在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因此将奶粉的购买选择放在了海外地区,而这一背景事实也是两则新闻共同关注并在内容中有所提及的。

(二)描述性解释

两则新闻在排版上均为中英双语,因而预期受众读者并不仅限于媒体当地的民众,而是习惯于涉猎全球性新闻的读者。更准确地说,或许可以将受众范围固定在对亚太地区,或是对中国区域新闻感兴趣的全球读者。虽然两则新闻报道的事件相同,但二者的侧重点却大相径庭。纽约时报的重点在于勾画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中国民众对国产食品的信任危机,而中国新闻网则将重点放在澳大利亚奶粉市场产品短缺的奶粉品牌介绍及其应对措施上。

(三)代表性解释

1.视图。首先,从新闻题目就可看出两则报道的基调设定大相径庭。中国新闻网将关注点放在某一奶粉品牌因产品短缺向公众道歉的行为上,而并没有在题目中提及造成奶粉短缺现象的原因;相反,纽约时报则十分明确地将此现象归因于中国消费者对奶粉的需求,并且在题目中没有具体说明奶粉的品牌,而将短缺现象直接概括为澳大利亚奶粉市场,或许会使那些只浏览题目的读者产生误解,毕竟题目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