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外语学习及阿拉伯语学习动机研究述评
?
?
马永萍
摘要:学习动机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已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发展为多元化的视角研究方向也更加细致明确。但也存在样本小,代表性不强,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阿拉伯语的学习动机研究主要克服以上问题,寻求激发动机策略,丰富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关键词:外语学习学习动机阿拉伯语学习动机
:G633?:A?:1009-5349(2020)17-0193-03
动机这一概念源于心理学的领域,动机是一个由目标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学习动机作为语言习得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与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研究学习动机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持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丰富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虽然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差异,我们仍需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充实。
一、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源起与发展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最早是由GardnerLambert(1959)[1]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着手开展相关研究的,他们将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并制作了测试外语学习态度动机量表AMTB(Attitude/MotivationTestBattery),主要由动机强度、学习愿望、学习态度三部分组成。同时提出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社会教育模式(Socio-EducationalModel),强调二语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其中包括学习目标、实现目标的愿望、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所付出的努力等内容,其经典模式备受推崇。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该模式受到了挑战,许多学者提出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不应该只局限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是要进入多元化研究阶段,将动机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作用。
以多元化视角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研究的主要代表有:美国心理学教授DeciRyan,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把二语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两类;匈牙利学者Dornyei提出动机三层次学说:语言层面(LanguageLevel)、学习者层面(LearnerLevel)和学习情景层面(LearningSituationLevel)该理论不仅研究了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并提出了课堂情景也是二语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TrembleyGardner提出动机的“扩展模式”:语言态度,动机成分,动机行为。该理论既体现了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又在语言态度与动机行为之上增加了“目标显著性、效价、自我效能”等变量,对二语学习有着重大意义。
二、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
笔者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共得到文献1217篇,时间跨度自1985年至2020年,从已有文献来看,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文献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2005年至2015年间发表数量最多,年均达到60篇。从2000年至今一直有学者在理论及实证研究方面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发展,研究发展趋势稳定且一直处于热点状态。按照研究方法划分,国内现有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类。
(一)理论研究
与“外语学习动机”相关的理论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早期研究主要引进国外已有的理论和研究,以综述型、理论型、介绍型为主。最早是由桂诗春(1985)[2]翻译的乔姆斯基的《心理语言学》这本著作向国内读者介绍了心理语言学这一门新的学科,开创了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先河。张卫东(1992)[3]谈及了影響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武和平(2001)[4]概述了20世纪90年代外语学习动机主要理论建构等。这个时期的文献主要是搬运国外的理论和研究,且研究方法单一,创新型不足。
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国内学者们开始将国外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与中国本土环境的外语学习情况联系起来,研究中国国情下国内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动机类型、动机影响因素、负动机研究等,并以多元化视角,跨学科研究动机的相关理论。例如戴炜栋、束定芳(1994)[5]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影响外语习得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个人因素,学习过程因素,环境因素。华惠芳(1998)[6]提出中国学生的主要动机为证书型动机,周慈波和王文斌(2012)[7]研究了负动机因素,主要在于学生个体、教师、课堂教学、设备设施等,均会不同程度上影响学习动机。这个阶段的研究明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深度和广度逐渐加深,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也不断增多。
(二)实证研究
根据研究类型划分,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类的文献主要集中外语学习动机类型、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激发和调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