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研究述评1.docxVIP

移动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研究述评1.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移动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研究述评

?

??

?

?

?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G252[KG26mm][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7)02-0039-05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创新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移动图书馆开始进入用户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一些著名的软件公司已经意识到软件可用性的重要性,并且采用多种方法测试软件的可用性。移动图书馆软件的可用性直接影响了移动图书馆信息?Y源的使用效率和用户获取信息服务的便利程度。因此,一些学者开始将可用性理论引入到移动图书馆研究中,分析移动图书馆的问题以及改进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本文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研究的主题和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1文献来源

为较全面地获取移动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分别对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进行检索,中文数据库选取常用的三大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外文数据库选取了“ElsevierScience全文学术期刊数据库”和“ACM美国计算机学会全文数据库”。在中文数据库的检索中,以“主题”或“关键词”或“篇名”为检索途径,检索词为“移动图书馆”并含“可用性”和“手机图书馆”并含“可用性”两种。在外文数据库检索中,本文以“keywords”or“title”为检索途径,检索词为“mobilelibrary”and“usability”。检索时间截至为2016年5月1日。通过对检索结果的查重和去除不相关文献的处理,本研究共得到43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6篇,外文文献27篇。

2移动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研究主题及现状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外学者关于移动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可用性和移动图书馆可用性概念的界定、移动图书馆可用性评价模型以及移动图书馆可用性评价方法三个方面。

21可用性概念

可用性的概念源自人机工效学领域,主要着眼于对人―机交互和谐问题的研究,是一种以使用者的角度进行思考的设计概念。图书情报领域的可用性概念借鉴了人机工效学领域的定义,但是更加关注图书情报系统对用户信息任务的支持程度以及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1]8。

211人机工效学领域可用性概念。1971年,Miller第一次提出“可用性”一词并将其描述为“易于使用”[2]。此后,关于可用性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软件可用性、网站可用性的研究上。Shacker在1991年将可用性定义为系统所具备的,能够有效地被特定用户所使用,并且完成一定任务的能力。可用性专家Nielsen认为,可用性并非单一地用于描述交互界面的特征,而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学习性、效率、记忆性、错误率和满意度共同构成了可用性评价的整体[3]。Alonso-Rios等认为,可用性包含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特征。因此,他们将之前研究中的可用性属性进行合并,认为可用性应该具有可理解性、学习型、可操作性、吸引力和系统服从力等五个属性[4]。

212图书情报领域可用性概念。在图书情报领域,可用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比计算机和工程学领域的可用性概念更宽泛一些[1]8。如Johnson将可用性理解为用户在利用信息产品时可以获得最大的信息效率和信息服务的满意度[5]。王茜和张成昱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强调可用性是用户体验的内容,与用户需求的实现、用户操作目标的达成以及用户在产品交互和完成操作过程中的满意度有关[6]25。黄晓斌和付跃安认为可用性是产品性能、技术、内容、阅读功能和综合评价的体现,它与用户的使用情境相关,需要在具体的信息任务中才可以进行评价[7]。

213移动图书馆可用性概念。在对移动图书馆可用性的定义上,贾欢借鉴了吴慰慈的“中介说”,阐述了移动图书馆在图书馆服务和用户信息需求之间的中介作用,将移动图书馆的可用性定义为能够满足用户信息检索或者信息获取的能力[8]12。在该定义中,移动图书馆的可用性等级和用户自身的信息需求表达密切相关,并且决定于对用户显性和隐性需求的满足程度。Pendell关注了移动图书馆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满意度三个方面,将移动图书馆可用性定义为快速精确地完成用户指令,实现用户的信息任务并能让用户在整个过程感到满意的能力[9]49。Yeh参考了ISO9241-11(1998)关于可用性的定义,将移动图书馆可用性定义为以一定的效率、效果和满意度满足用户特定信息需求的能力[10]64。

综合以上说法可以看出,尽管关于可用性的定义还没有一种统一的说法,但是不同的研究视角下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88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