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5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VIP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5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6-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5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留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确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中国古代儒家对道德情感的培育有很多深刻的论述,孟子便对道德情感,尤其是恻隐之心做了细致的阐述。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怜悯,这种怜悯并非为了结交孩子父母,也不是为了邀誉于乡党挚友。由此看来,恻隐之心是纯然的善,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

这意味着,儒家学者不会同意卢梭的认为怜悯心源自爱的观点。按儒家的观点,恻隐与自爱迥然不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或源流的关系。恻隐当然也须要对自身感受的关切,因为恻隐之心是经由的苦痛而感知他人的苦痛,但用自爱却无法说明一个人为什么确定要从自己推及他人,怜悯他人的苦痛,更无法说明那种自我奉献的意愿和行为。

那么,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概括地讲,可以这么说,但还须要做些详细分析。完整意义上的道德包括三种现象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学问。对道德心理而言,恻隐之心无疑是其原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推动着其扩展和深化;对道德行为而言,恻隐只是一种最初的动力,且不确定是最主要的动力;对于道德学问来说,恻隐则是形成它们的最原始也最微弱的动力,必需经过理性的中介才能起作用。恻隐之心是道德最初的涓涓细流,虽不汹涌澎湃,但却源源不断。人类历史上虽不乏以所谓“原则”“主义”扼制甚至歼灭恻隐之心的企图,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在一个基本的底线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恻隐之心确定无误。“原则”“主义”可能会出错,会遗忘生命的根本,而恻隐之心对待生命的基本状态却不会出错,它是人类道德乃至全部文明的最终一道防线。假如连这一防线也守不住,假如人类连至少的恻隐之心也丢失殆尽,那就很难想象人类会成为什么样子。当然,从另一方面看,作为源头,恻隐之心还有必要发展,它不能满意和停留于自身。它最主要的发展当然是和理性结合,使单纯个人主观的恻隐之心转向普遍客观的道德理性,使人治转向法治。

在当今的社会,理性规则、道德义务都是必要的,但规则和义务并不是道德的全部,道德并不仅仅是规则和义务的普遍履行,我们还须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厚怜悯。它会让规则与义务不至于硬化干枯,会提示我们道德与生命的深刻联系。道德也会与时俱进,只要人类还有恻隐之心,我们就可以对它的变更基本放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恻隐之心让我们怜悯他人的苦难并做出超越功利、舍己为人的道德行为。

B.儒家认为恻隐与自爱不同,两者虽都关注自身感受,但它们之间并无任、何联系。

C.侧隐对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学问的推动作用呈渐渐减弱的趋势。

D.恻隐是人类抵挡不道德行为的最终一道防线,守住它就守住了人之为人的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证明恻隐是纯粹的善,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

B.阐述道德这一概念,是探讨“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这一问题的重要前提。

C.恻隐之心确定无误是基于它对待生命的基本看法而言的,否则就不确定能成立。

D.文章主要依据提出论题、辨析概念、分析作用意义这一基本逻辑对恻隐之心绽开论述。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恻隐会推己及人,怜悯他人的苦痛,因此从人类生存的角度看,恻隐比自爱更重要。

B.仅有恻隐之心是不够,假如它不能朝向道德理性发展,其意义就会打折扣。

C.假如社会的治理者只是从恻隐之心动身施政,那么这种治理方式只能算是人治。

D.只有保持恻隐之心,道德规范才会具有人性的温度,道德的演化才不会违反人性。

【答案】1.C2.A3.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阅读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终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说法确定,从原文第一段和其次段看恻隐之心并不确定能让人产生舍己为人的道德行为;B项,张冠李戴,这不是儒家的观点,而是作者依据儒家观点提出来的看法;D项,“恻隐是人类抵御不道德行为的最终一道防线”理解错误,原文的意思是说恻隐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类情感,失去了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3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