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2024).docx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2024).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一、课标内容

1.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二、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知道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时空观念:识读地图,知道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的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了解自然地理条件对原始农业形成的影响,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知道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分别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

3.史料实证:通过考古发现,了解河姆渡、半坡、仰韶、大汶口等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中国原始农耕遗址的重要出土文物,说明我国出现了最早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早在10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

4.历史解释:通过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内容,说明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5.家国情怀:认识到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黍的国家,我们的先祖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的贡献,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表达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的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教学难点】

比较不同地区原始农耕文明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原始农作场景想象图

这幅画描绘了发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活动场景。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生活。我国原始农业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哪些对人类文明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到原始社会,体验祖先们的农耕生活吧!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农业起源

教师讲解: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距今约2万年,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距今约1万年,南北方同时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合作探究:观察左图,你能看出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①分布广,数量多。

②沿河流(水源)分布。

③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教师点拨:从原始农业地区分布看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的稻作农业经济大发展的区域,北方地区的先民栽培粟、黍。

定居生活

教师讲解: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人类开始定居生活。距今约10000——5000多年前,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称为新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他们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考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陶器发明后以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够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提高,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探究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梳理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

学生回答:时间地点: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3.木结构水井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4.生产状况:(1)?农业:大量水稻遗存,先进生产工具骨耜得到广泛使用,稻作农业具有相当规模。(2)?畜牧业:猪、狗为主,还狩猎野猪、鹿等(3)?手工业: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兽骨制成艺术品。出土了目前已知最早的象牙雕刻器。

合作探究: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样式有何特点及意义?为何要这样建造房屋?

学生回答:房屋特点: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建筑原因: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建造意义: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通风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探究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仰韶文化

教师讲解:仰韶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代表是半坡遗址。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梳理归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学生回答:时间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地位:重要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房屋样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生产状况:农业: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作物:粟、黍,有时采集野果作为食物补充。畜牧业:猪、狗。使用弓箭、渔叉进行渔猎。手工业:使用装饰品、制作乐器陶埙。出土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已会纺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