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一种Delta并联机器人及其运动学正反解法
?
??
?
?
?
?
?
?
?
???
?
?
?
?
?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青壮年比例不断降低,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单纯的依靠传统的劳动力已经适应不了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社会和企业对于利用机器人代替人工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复杂,计算量大,基于此本文探讨一种Delta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正反解方法。
【关键词】Delta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正反解
【引言】传统的手工作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容易造成质量问题,目前国内在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提出,机器人跟踪作业作为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将会迎来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
本文设计的Delta并联机器人的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其整体结构主要包括静平台、动平台、主动臂和从动臂这四个主要模块。Delta并联机器人从动臂的两平行杆经过平行度调整,将其等效成一个连杆;而静平台和动平台都经过水平仪调整水平。本文的模型中认为静平台和动平台为水平的平面。其简化的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静平台
主动臂
从动臂
动平台
图1Delta并联机器人结构图
在2所示的图中,以静平台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根据右手准则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坐标系O-XYZ。其中Ai(i=1,2,3)为Delta并联机器人静平台上第i轴主动臂(AiBi)与静平台(A1A2A3)的交点,同理,Bi为第i轴主动臂(AiBi)与等效从动臂(BiCi)之间的交点,Ci为动平台(C1C2C3)与第i轴等效从动臂(BiCi)的交点,ηi为OAi与X正方向的夹角,δi为O′Ci与X正方向的夹角,θi为主动臂(AiBi)与XY平面(静平台)之间的夹角,βi为主动臂(AiBi)初始位置与XY平面(静平台)之间的夹角。以上所有夹角按照右手定则规定正方向。
图2Delta并联机器人的简化模型
则由图2,对第i轴所在的传动链,设OAi的长度为Loi,AiBi的长度为Lai,BiCi的长度为Lbi,O’Ci的长度为Lci,且设末端O′的位置坐标为(x,y,z)。则根据空间的坐标表达关系可知:
OO′=(3-1)
OAi=(3-2)
AiBi=(3-3)
O′Ci=(3-4)
根据以上向量,分别求解出BiCi的向量表达式,如式3-5:
BiCi=OCi-OBi=(0Ai+AiBi)-(OO′+O′Ci)i=1,2,3(3-5)
再分别利用3-6所示的等式关系,列出三个等式方程如式3-7,3-8,3-9。
|BiCi|=Lbii=1,2,3(3-6)
(3-7)
(3-8)
(3-9)
在式子3-7,3-8,3-9中,对于Delta机器人的正解,其各个轴的旋转角度(θ1,θ2,θ3)是已知的,其值可以根据机器人的各个轴的编码值计算得到,而末端位置坐标(x,y,z)则是未知的。联立式3-7,3-8,3-9三个方程式来求解未知数x、y、z,得到x、y、z的解的表达式为:
(3-10)
其中:
同样的,在式子3-7,3-8,3-9中,对于Delta并联机器人的逆解,其末端位置坐标(x,y,z)是已知的,而各个轴的旋转角度θ1、θ2、θ3是未知的。联立3-7,3-8,3-9三
个方程式来求解θ1、θ2、θ3,θi的解析式如式3-11所示。
(3-11)
本文的Delta机器人初始加工要求和装配要求为:(ηi,βi,δi,Loi,Lai,Lbi,Lci)=(-0,0,130,300,570,65),i=1,2,3。针对上面的正逆解,本文对其进行正逆解的正确性予以判定。表3-2对表3-1得到的3组正解方向求出其对应的逆解。从结果可以看出,3组数据正解和逆解相互吻合。由此可得出,本文的正逆解求解公式是正确的。
表3-1运动学正解结果
编号
θ1/rad
θ2/rad
θ3/rad
x/mm
y/mm
z/mm
1
0.1736
0.1788
0.2736
55.00
30.00
563.00
2
0.1530
0.3029
0.3715
127.65
-22.73
600.23
3
0.1700
0.2448
0.1840
6.59
-42.55
558.23
表3-2运动学逆解结果
编号
x/mm
y/mm
z/mm
θ1/rad
θ2/rad
θ3/rad
1
55.00
30.00
563.00
0.1736
0.1788
0.2736
2
127.65
-22.73
600.23
0.1530
0.3029
0.3715
3
6.59
-42.55
558.23
0.1700
0.2448
0.1840
【参考文献】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以航模为载体的STEM科教课程介绍及设计案例-1.docx
- 信息产业概述.docx
- 以执著沉淀学校体育工作内涵用心写就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docx
- 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建议.docx
- 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和对策.docx
- 一般高层结构设计常见的几个问题.docx
- 第13章电路初探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docx
- 第17课《盼》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带解析.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