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经典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docx

中小学经典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小学经典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

?

运欣

近年,国家立足于实现中国梦,大力提倡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由此安排了阅读经典活动。国内中小学均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并获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目前中小学的经典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现阶段中小学经典阅读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国学经典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产物。这些经典内涵丰富,对于增加知识、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义。习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著名学者季羡林也表示,经典诵读利国利民。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经典阅读,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一、中小学生经典阅读中的问题

(一)涉及范围较窄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教学的中心集中在分数与考试方面,学生的阅读趋于功利,教师只讲解必考内容,重点分析字词段落,轻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拓展阅读提不起兴趣。学生只阅读课本上的文章,很少阅读课外经典。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对经典阅读持支持态度,但是没有科学的落实措施,比如,没有设置经典阅读课程、没有推荐阅读篇目,也没有监督学生阅读。学生提交的阅读笔记,以网络搜索摘抄居多,经典阅读形式化现象严重。笔者调查发现,A中学很多教师没有阅读过“四书五经”这类经典,从而在指导学生時显得有心无力。由此可知,大多数学校在组织阅读经典活动时流于表面,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二)偏重影视化

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移动终端和智能手机逐渐普及,校园的经典阅读也趋于视像化。一本长篇经典的字数多达几十万或上百万字,但是改编成电影后,两个小时便可将书中内容全部展现出来,拍成电视剧也不过几十集,且内容直观易懂,学生在声色光影中可轻松完成鉴赏。这种视像化的经典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忽视了文本自身。与直观的视像体验相比,单纯的文本显得较为枯燥,直观刺激取代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理性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淡,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更不利于提升思考能力。目前,纯文本的“素读”越来越少,笔者研究A中学初一年级的阅读情况发现,该年级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屈指可数,但是看过剧版四大名著的竟然有半数以上。

(三)疏于经典阅读氛围的营造

现如今网络发达,网络文学、电子书等快餐文化飞速发展,生活在高压之下的人们享受这种碎片式的大众文化。阅读越发向表面化、世俗化发展,这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文本阅读方式,减少了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在校园,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考题试卷,图书馆变成了“景点”,偶尔有学生无聊了会随便看看。调查获知,A中学生均表示想要在大学阶段阅读经典篇目,目前还是以新课标规定的篇目为主,同时校方对此也没有硬性规定。校园中没有良好的经典阅读氛围,直接导致了中小学生经典阅读兴趣不浓。

二、优化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扩大经典阅读的范围

除了语文课之外,还要设置专门的经典阅读课,教师要结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储备,结合教学大纲,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篇目,同时跟踪指导。A中学的附属小学在落实经典阅读时,运用分层明确诵读对象的方法,效果不错。一年级学生阅读《三字经》,二年级阅读《弟子规》,三年级阅读《千字文》等,同时在阅读中加入新课标推荐的古诗词。另外,该校严格考查学生篇目的诵读、赏析等情况。其次,学校通过配乐朗诵、情境创设和诵读比赛等丰富阅读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也邀请专家来校指导,意在提高教师的经典阅读水平。还组织教师编写本校的经典阅读课本,努力实现经典阅读的目标。

(二)强调文本“素读”

素读,即不加任何解读和评价地感悟经典,进而引发真切体会。由于专家的解读和教师的讲解都带有主观性,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多次阅读,学生将文章内容熟记于心,也许初读时不解其意,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和文化内涵的提升,会逐渐领悟经典中的深意。国学经典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就是在素读时期种下了智慧的“种子”。比如,鲁迅先生少年时期就可以熟背《纲鉴》,茅盾将《红楼梦》背得滚瓜烂熟,史学大家钱穆熟背“四书”等国学经典篇目,物理学家杨振宁孩童时期就可以熟背《孟子》,并由此构建了一套与之相关的价值体系。由此可知,“素读”经典的意义非凡。将经典熟记于心后,为了理解更加深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和作家生平、自传等,走近作家,走进作家生活的时代。

(三)家校联合,营造经典阅读氛围

首先,可以借助历史名人、经典对联、名家绝句和名言警句等内容,规划建设文化长廊和文化墙。通过板报和展板等展览学生的经典阅读心得体会,有效发挥鼓励机制。还可以通过氛围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间提升人文素养,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