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汇.docx

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汇.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2001~2013年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汇

?

??

?

?

?

?

?

?

?

???

?

?

?

?

?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

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项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简介

1.昆曲

入选时间:2001年5月

入选地点:法国巴黎

昆曲发源于元末明初的中国江南地区——苏州的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流传至今尚在表演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明朝隆庆万历之交,魏良辅改良的融合北曲南唱的昆腔,结合表演艺术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官腔,昆曲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经典的剧目如牡丹亭,长生殿等应运而生,兴盛并统领剧坛近230年直至清嘉庆年间。它集唱,吟诵,舞台表演,手法和象征性的姿态于一身。由身着传统服饰的小生,旦角,老生,丑角参与表演。配乐以竹笛为主,结合鼓,板,锣,铙,表现舞台上的人物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昆曲以其精湛的富有韵律感的唱腔闻名,并对近代的中国戏剧形式如京剧川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自18世纪始,昆曲渐渐衰退。至二十世纪中叶,在流传下来的400多个剧目中,只有十几部依旧在上演。通过专家们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持,昆曲得以保留至今。2004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映,使得更多年轻人开始关注昆曲,被吸引并最终加入到表演行列中。

2.古琴艺术

入选时间:2003年11月

入选地点:法国巴黎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在诗经《国风》中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考古发掘也证实,这一古老的乐器与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史密不可分。古琴演奏是一种精英艺术形式,仅由贵族及文人士大夫私下演奏,并不公开表演,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于是成为古琴演奏大师,成为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目标,而要达到技艺精湛则要经过二十年的磨练。

古琴有七根弦及十三个指位。最基本的三大研究技艺是:“散,按,翻”。早期古琴采用文字谱,其文极繁使用不便。晚唐时期开始采用减字谱。即在文字谱字的基础上对汉字谱字加以减笔而成的一种谱式,近似演奏符号。

现在,古琴的演奏者不足1000人,幸存的演奏大师只有不到50位。流传至今的几千首曲目中,仅有几百首作品能被经常演奏。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入选时间:2005年11月

入选地点:法国巴黎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在维吾尔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常见的木卡姆表演形式。由于地处丝绸之路中心位置,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地,木卡姆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包括歌曲,舞蹈,民间音乐,以内容,舞蹈与音乐形式及演奏乐器的多样性为代表。歌曲由一人或多人合唱,歌词不仅包括民谣还有经典的维吾尔诗歌,以诗,箴言,民间叙事的形式见证着历史也反应着当代维吾尔人的社会生活。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有四种主要的形式: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

今天,将这一民族传统传承给下一代的任务落在了民间艺术家们的肩上,可对木卡姆感兴趣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一些木卡姆已经不再表演,尤其是需要演唱12套大曲,300多首乐曲,持续超过20个小时的十二木卡姆。

4.蒙古族长调民歌

入选时间:2005年11月

入选地点:法国巴黎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中国首次与外国(蒙古)就同一非物质遗产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通过的项目。

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成为重要节庆中必不可少的仪式,每当人们举办婚礼,家里有孩子诞生,马驹降生等这些蒙古人生活中重要的事件发生时,蒙古长调总会被郑重地演奏。

蒙古长调民歌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早在十三世纪就被记录在文学作品中。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其高亢悠远的风格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已经迅速取代了传统的游牧生活。部分牧民们赖以为生存的草场成了沙漠化的牺牲品,许多家庭放弃传统的游牧生活而定居在一处,使得以颂扬传统的游牧生活美德与经验的蒙古长调失去了土壤。

5.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10月

入选地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产生于江苏,江浙两省中靠近上海的地区以及四川成都地区,历史悠久。在农村是妇女的一项主要工作和重要的经济来源。丝织过程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这一技艺在家庭中代代相传,并在当地传播交流。蚕宝宝的一生被看做是人类生命轮回的再现。在遍布池塘的乡村,蚕的

文档评论(0)

胡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9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