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学术语本土化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近代化学术语本土化研究

?

?

杨琼施威

摘要: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得以传播,依赖于近代科技翻译。术语的翻译、规范和传播的过程就是术语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为中国现代科学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国立编译馆编审出版的《化学命名原则》是科技术语本土化的典型代表,创造性地统一和规范了化学名词,并且对化学术语的翻译方法与命名原则做出了科学规定,在中国化学学科和化学工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化学术语本土化科技翻译

1914年,《科学》杂志的创刊词提出,“名词不立,则科学无所依倚而立”。构建统一、规范、系统的科译名系统是建立现代学科体系的先决条件,也是促进科学共同体发展最基础的保障。所谓科技术语本土化,即通过意译、音译、形译等方式将外语的科技术语转化成本族语,实质是“改变术语的语言形式,用本族语言翻译外国科技术语”①。在近代科技术语本土化进程中,国立编译馆编纂的《化学命名原则》对民国社会、科技传播和术语编订以及化学科技术语本土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科技术语本土化的历史动力

(一)科技术语本土化的内在诉求

科技术语,也叫科技名词,英语为terminology,指特定专业领域中以单词或词组的形式,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示概念的约定性语言指称。从事术语工作的翻译学家在引入科技术语时,要做到既保留其字面含义又能体现其学术性含义。作为科技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载体,科技术语在所有语言中的语义内涵和语义范围上相对固定。“本土”概念源于经济全球化,同样适用于科技翻译、传播和交流领域。“根据中国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一般性的研究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造、补充和完善。……这可以说是社会学研究方法本土化的最基本含义”②。可见,本土化目的是利用本土社会因素对外来事物进行调适性改造,通过本土文化、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其更容易适应和融入本土。对科技术语而言,本土化就是通过翻译引进新的概念、新的表达手段和异族文化,以达到推动本土知识体系和社会文化更新的目标。

(二)近代科技术语本土化的动力因素

在科技术语本土化过程中,西方传教士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科技翻译开启了近代科技术语本土化历程。民国成立后,在本土学术机构和科学家群体推动下,科技术语本土化进入成熟期,各学科的术语体系日臻完善,并与世界科技发展保持基本一致。

一是前期学术行为的奠基。在清朝以前,汉代的《尔雅》被称为“辞书之祖”,收集了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在農业、手工业、医学等领域则分别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著作对科技术语的创造、搜集和整理工作有突出贡献。清朝末年,我国先后成立了科学名词编定馆(1909年)、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19年)、译名统一委员会(1928年)、国立编译馆(1932年),进行科学技术术语审定工作。其他机构,如中国医学传教协会、译音统一会等,在医学和植物学名词的翻译和审定上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二是科学共同体形成以及专业学术团体的密切合作。自1914年科学会在康奈尔大学成立起,中国化学会、中国物理学会等早期学术团体纷纷成立,中国科学共同体日趋壮大,产生了科技术语统一和规范化的迫切需求。民国初期,科学术语审订与整理工作由官方编译机构和民间学术团体承担,两者各具优势,而国立编译馆成立后继承了官民合作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国立编译馆负责统筹安排,并为学术团体提供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民间学术团体以各学科专业人员为主,确保了科学名词编订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因此,很多科技术语的审定工作都由编译馆联系并交托专门学会进行编译。

三是民国时期学术环境与人才状况。民国初年,大批海外留学生陆续学成回国,他们不仅精通中文与西文,而且具备各学科专业性知识,是从事科技翻译、译名统一工作的不二人选。张鹏飞认为参与学术名词制定的人才必须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学科专家,同时要有谦虚研究的态度。在国立编译馆的30余人编审队伍中,获得国外学位的占总人数的29%;担任过大学教授的占总人数26%;有大、中、小学教育经历的占68%。③各科学社团聚集了很多专业人才,在各自社团活跃之余还收到国立编译馆的邀请,参与相关学科名词的审查与编译工作。

此外,民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外部环境变迁也对科技术语本土化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包括科学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开展、政府机构支持等。

二、近代化学术语本土化:内容、方法与原则

在近代科技术语本土化历程中,国立编译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先后编审出版了二十多部术语汇编,覆盖了化学、药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矿物学、气象学、植物学等学科。而《化学命名原则》是最具开创性的代表作,从中可窥见近代科技术语本土化的基本理念、内容和路径。

(一)化学术语整理与《化学命名原则

文档评论(0)

周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天堂湖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