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治疗法则.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的治疗法则--第1页

中医培训讲稿

中医的治疗法则

中医治疗法则,是根据四诊资料,运用相应的辩证方法,作出正确诊断,针对病变的

主要性质及其次要改变而制订出来的治疗方法,是辨证施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治疗方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是中医治疗的八种基本方法,随着临床实践认识的

不断发展而有所补充。常用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汗法

汗法,亦即解表法。是运用解表发汗的药物组成方剂,使患者出汗或微似汗出以解散

表邪,从而控制疾病发展,达到早期治愈的目的。适用于一切在表的病证,如外感疾病的

初期,颜面部浮肿,疮疡初期,麻疹初期(疹将透发阶段)等。

解表法主要分二种:

(一)辛温解表:用于表寒证。表实无汗用葱豉汤、麻黄汤;如同时有里热则加少量

辛凉药,如大青龙汤;表虚自汗用桂枝汤。

(二)辛凉解表:用于温热病初起,邪在卫分的表热证。如银翘散、桑菊饮。

由于人的素质不同,治疗时不能为上述两种方法所限,必须配合其他方法。如患者本

有阴虚,又感外邪,则须滋阴与解表同用,如加减玉竹汤(旧称加减葳汤)。阳虚兼外感,

则须在发表的同时,兼顾阳气,如参苏饮。

解表法的注意点:

(一)只适用于表症,如邪已入里,则不是解表法范围。

(二)剧烈呕吐或腹泻后,以及易患疮疡,或疮疡已溃,麻疹已透发,平日易出汗与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均不宜用解表药。如确有表证,须解表时,要配合益气、滋阴、养血

等方法治疗。

1

中医的治疗法则--第1页

中医的治疗法则--第2页

中医培训讲稿

(三)夏季容易出汗,对辛温发汗剂,宜慎重使用。

二、吐法

吐法是利用药物推吐的性能使病邪或有害物质从口中吐出,从而缓和病势,使有利于

进一步治疗。

吐法现已少用,一般只用于误食毒物,以盐汤探吐方或瓜蒂散推吐,和中风痰厥用稀

涎散以助痰涎涌吐等。

三、下法

下法是运用攻下、润下、峻下逐水、驱虫等药物组成的方剂,攻逐体内结滞的一种方

法。具有排除蓄积,泻热等作用。适用于邪在肠胃、大便燥结、水结(胸腹积水)、虫积

等症。

(一)寒下法:以寒性泻下药为主,配合行气破结药组成方剂,适用于宿食、水结、

大便燥结等属于热性而有形的实证。由于症有轻重,所以又有峻下、轻下、缓下之分。大

承气汤属峻下剂,适用于热邪入里,转成胃实,大便燥结不通,腹部胀满,上腹部硬实按

痛,潮热谵语,舌苔焦黑起刺,脉滑数有力的证候。小承气汤属轻下剂,适用于一般证候

较上述为轻的患者,如大便硬结,上腹部胀满,潮热谵语,舌苔老黄,脉滑数;或用于痢

疾初期,腹痛或腹胀,有里急后重者。调胃承气汤属缓下剂,一般较为温和,适用于大便

燥结,腹胀满,发热,口渴,舌苔黄,脉滑数等证。舟车丸、十枣汤、大陷胸汤是攻逐水

结的方剂,适用于体质较好的阳证患者。

(二)温下法:所用的方剂以辛热药为主,适当配合泻下药组成,以治疗脏腑间有寒

冷积滞的病证。如患者属阳虚素质,恶寒微热,手足冰冷,寒邪内结成实,有胁下痛或腹

部作痛,大便秘结等症状,治疗应温化寒邪、泻下实结,用大黄附子汤。如脾阳不足,冷

2

中医的治疗法则--第2页

中医的治疗法则--第3页

中医培训讲稿

积阻于肠胃,以致便秘或下痢,腹痛,心下痞硬,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在温阳攻下

的同时,须加入甘温益气药物,更能发挥温下的作用,如温脾汤。

(三)润下法:以润肠药和泻下药组成方剂,治疗肠胃燥热,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

秘,多用于病情较缓,或邪热已平的证候,如麻子仁丸。年老阳虚的,宜温润行气,如济

川煎。

(四)攻补兼施:泻下与补益药同用,适用于身体虚弱,病邪较甚,邪实正虚的患者。

如黄龙汤是泻下药与补气药同用;增液承气汤是泻下药与滋阴药并用。亦有用养

文档评论(0)

1636091513dfe9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