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pdf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仅供参考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

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

有关知识的探索与研究,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

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

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

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

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

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

例、统计等知识的研究,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

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研究用“抽屉

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课本根据学生所进修的数学知识和糊口经历,放置了

多个数学综合使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讨活

动或有现实配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目,体会探讨的

乐趣和数学的实际使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

使用意识和实践本领。

整理和复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

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使原来分散研

究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

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

的数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仅供参考

这一册课本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糊口中的题

目。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

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

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

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

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

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较圆柱

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展望;开端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

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

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9.体会研究数学的乐趣,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建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本册教学工夫放置: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

课时摆布

2.圆锥………2

课时摆布

整理和复……………………1

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

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

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

课时左右

仅供参考

文档评论(0)

186****22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博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