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综合护理干预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2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段内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妇产科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产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新生儿并发症、产妇并发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新生儿并发症、产妇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及新生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降低产妇的产程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还可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妇产科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新生儿
枕横位及枕后位在妇产科较为常见,是一种胎位异常的症状,对产妇及胎儿存在潜在的危害;出现枕横位及枕后位的胎位时,胎儿的头部是以枕后位或是枕横位连接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使胎儿出现宫内窘迫或是不能正常分娩等情况,增加了胎儿的死亡率,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应配合相应的护理模式,提高产妇与胎儿的安全[1]。基于以上背景,通过本文来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现详述如下。
?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2月,选择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为(28.1±3.3)岁,其中经产妇26例、初产妇14例,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8.4±1.7)周;研究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为(28.5±3.4)岁,其中经产妇25例、初产妇15例,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9±1.5)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以下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本次研究对象均已确诊为枕横位及枕后位,所有产妇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1.2方法
两组产妇入院后均进行相关相检查,确诊为枕横位及枕后位,对照组产妇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产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现将方法汇报如下:
①分娩前护理措施:在产妇分娩前,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分娩健康宣教,包括产程如何配合医生调整胎位、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积极地疏导产妇对生产的恐惧心理,帮助产妇树立生产信心,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产妇的依从性与配合度;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妇合理的饮食指导,要求产妇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品,保证生产时的体力,防止产后出现肠胃不适[2]。②产程中的护理措施:如产妇在潜伏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指导产妇适当的运动方式,如在家人的陪伴下上下楼;如产妇表现异常时,立即平躺,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及药物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对产妇的心理进行疏导,消除其不良心理,指导产妇缓解疼痛的方法,满足产妇的心理依赖,分散注意力,促进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密切监测产妇及胎儿的生命体征,记录产妇的宫缩强度及频率,评估产妇的产力,查看并记录宫口的开指与胎露情况,指导产妇正确的呼吸方式;在宫缩间竭时指导产妇如何快速地休息及保存体力,鼓励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耐心指导产妇正确的体位,保证分娩顺利完成[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产妇并发症,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文采用SPSS19.0版本的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统计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统计采用卡方检验处理,P0.05表示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果
2.1产妇产程时间的对比情况
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产妇产程时间的对比情况(±s)
组别
例数(n)
潜伏期(h)
活跃期(h)
第二产程(h)
胎头下降速度(cm/h)
研究组
40
6.2±1.5
3.1±2.1
0.7±0.5
2.1±0.2
对照组
40
9.4±2.2
5.4±2.3
1.6±0.5
0.6±0.4
t
--
7.530
4.671
8.159
20.159
P
--
0.05
0.05
0.05
0.05
2.2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22.5%显低于对照组67.5%,P0.05,详情见表2。
表2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对比[n(%)]
2.3产妇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25%,P0.05,详情见表3。
表3产妇并发症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n)
产后出血
休克
子宫破裂
羊水栓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