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济区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分析.docxVIP

沈阳经济区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沈阳经济区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分析

?

??

?

?

?

?

?

?

?

???

?

?

?

?

?

戴卫东裴明君赵丽丽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员会(sjjqb016),项目名称: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及对策建议研究

摘要: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边发展关系逐步拉近,以城镇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产业支撑[来自wwW.lW5]的发展态势不断深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沈阳经济区为样本,基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国际上常用的IU、NU标准值法判断并分析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沈阳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已由之前的落后于工业化水平逐步转为超越工业化水平。以沈阳经济区为对象,探讨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可以为沈阳经济区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耦合关系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关系到现代化进程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社会支撑,相应地,工业化作为社会发展的经济支撑,二者相互依托。从宏观角度来看二者关系可简单分为超前、同步、落后三种,因而,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其中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作为两者互动最优关系模式,对于避免发展不均衡导致的社会经济问题有积极意义。当前关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面向全国或各省,对于城市的研究展开不足。基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地域性和时效性,从城市的角度出发研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也能为城市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本文以沈阳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近些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国际上常用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量化评价方法分析该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相关理论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其概念在西班牙工程师A.Serda于1867年发表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中首次提出。在《人口学辞典》中威尔逊将城市化解释为“人口城市化即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的现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化过程,城镇化的内容包括地域结构、经济结构、人口流动、社会文化等要素,具体形式包括: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生产方式转变为城市生产方式;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四个方面。工业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相应的,就业结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以及社会结构的改变随之而来。钱纳里等人对1965年90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则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也越高,三者关系密切。从理论上来看,城镇化与工业化近乎同一个过程,换言之工业化直接导致城市化。在城镇化的前期,工业化拉动城镇化,城镇化作为工业化落实的基础和保障,而在城镇化的后期,工业化的带头作用逐渐减弱,城镇化的动力主要是第三产业。

二、两种测度方法的适用性比较

城镇化与工业化量化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类:IU比值0.5、NU比值1.2的国际标准值法以及钱纳里标准法。

测度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国际标准值法(IU比值0.5、NU比值1.2),二是钱纳里标准法。

1.国际标准值法(IU比值0.5、NU比值1.2)。国际标准值法(IU比值0.5、NU比值1.2),简称国际标准值法,是将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用IU和NU之间的比值来衡量,其中IU比值是指劳动力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NU比值是指劳动力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IU比值分三个阶段,当IU比值等于1时,表明此时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相等;当IU比值小于1时,表明此时城镇化率高于工业化率,第一、三产业劳动力存在于城镇里;当IU比值大于1时,表明此时城镇化率低于工业化率,第二产业劳动力存在于农村里。经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IU比值先是大于1,然后根据发展进程的推进,IU比值逐步减小,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IU比值持续减小到小于1,当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时,IU比值趋近于0.5。NU比值分两个个阶段,当NU比值小于1时,表明城镇里存在着农业劳动力;当NU比值大于1时,表明农村里存在着非农业劳动力,而当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时,NU比值趋近于1.2,IU和NU比值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对U-IU标准进行变形可知:

2.钱纳里标准法。钱纳里标准法是1975年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M.赛尔昆出版的《ThePatternsofDevelopment:1950-1970》书中提出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模型”。“发展模型”强调

文档评论(0)

姚启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8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