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

?

胡春艳

一、教学设计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反应就是这一课程要求的体现,编排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位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的后一节内容,是认识化学物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是学习盐类的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以及电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在中学化学理论知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及其规律,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又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对于溶液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从初中仅关注溶质、溶液这些宏观的具体物质,初步过渡到关注微观粒子,本节课将继续探讨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离子反应的核心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具体技能落实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从宏观角度分析,缺乏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就会缺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科方法及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今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点思考。

二、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多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高中化学课程应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视频播放。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率领的汉军误饮了“哑泉”。哑泉,“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后来,汉军将士经地方隐士指点,饮了万安溪的“安乐泉”水方才转危为安。

【提出问题】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学生】欣赏,感悟。

【教师】引导分析。从化学的视角看哑泉,它实际上就是一些溶有CuSO4的泉水,其真正致病的就是溶液中的Cu2+。为了除去哑泉中的有害离子,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动手实验,看看实际效果如何。

【学生】思考、交流、实验。

【教师】引导、分析。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出发,引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探究学习情景,学生通过实验以及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环节二、实验探究,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播放“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实验视频。

【提出问题】那么如果将氢氧化钡和硫酸溶液混合,导电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什么实验现象?电流计的指针如何变化?为什么这样变化?请同学们试着从微观角度分析产生以上宏观现象的原因。

【学生】分析、思考、填表。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入手,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型。学生从实验现象,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相关知识,从宏观现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教师】通过刚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请同学们以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的反应为例,试着总结溶液体系的分析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尝试构建分析模型。

【教师】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模型,让学生建立電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问题的认识角度和思路。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逐步形成“微粒观”,认识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际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环节三、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

【教师】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电解质溶于水时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会发生离子反应呢?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现象

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

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学生】根据实验现

文档评论(0)

159****4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