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pdfVIP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第1页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1自然条件

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城区至今已有

2400多年的建城史。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

119度54分、北纬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

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

南京、淮安交界。

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

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区和

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地面高程10-15米,最高点为仪征境内大铜山149.6

米;沿江沿湖一带为平原,地面高程4-5米;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

里下河地区,地面高程为2-3米,最低点仅1.4米。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盛行风

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

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

北风。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平均222天。平均日照2176.7小时,年平均气

压1015.8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常年梅雨期约

23天,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梅雨量231毫米。干旱、雨涝、低温、

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扬州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地跨江淮两大水系。宁通高速(扬泰段)以北

属淮河流域,以南属长江流域。扬州南临长江,岸线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

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

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

扬州的地下矿藏资源有能源、化学原料、建筑材料、惰性气体、地下水、稀

有元素共6大类19种,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邗江、江都至高邮一带有丰富的

油气资源,江都境内有相当的煤炭蕴藏量,丘陵缓岗有大量的砂石资源,扬州北

郊及仪征、高邮等地已发现储量大、品质优良的矿泉水资源。2004年末全市耕

地面积312866公顷。全市的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88%,在全省属中上水平。

土壤分为水稻土、潮土、沼泽土、黄棕壤四大土类,分别占土壤面积的78.24%、

1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第1页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第2页

15.50%、5.45%、0.81%。

扬州市现辖广陵、维扬区、邗江3个区,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

全市共有97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6653.81平方公里,市区总

面积988.81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57.19万,其中市区人口115.13万人。

1.2社会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市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扩大投入、调

整结构所形成的积极效应得到释放,全市国民经济继续沿着“十五”以来逐年提

升的增长轨道平稳运行。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初

步实现小康目标。

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

业达79.79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达419.87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达

288.47亿元,增长13.5%。人均国内生产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经验 欢迎下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