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急性发作抢救流程护理.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xxx

20xx-04-13

哮喘急性发作抢救流程护理

目录

CONTENTS

哮喘急性发作概述

抢救准备工作

抢救流程实施

病情监测与记录要求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

01

哮喘急性发作概述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急、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症状加重,伴有呼气流量降低,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

定义

哮喘的发病机制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刺激因素的高反应性、气道重塑及其相互作用。在急性发作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导致气道痉挛、粘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加,从而引起临床症状。

发病机制

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可出现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发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急性发作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四种类型。

分型

危险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遗传因素是指哮喘家族史和个人过敏史;环境因素包括变应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宿主因素则包括性别、年龄、肥胖、吸烟等。

诱因分析

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包括吸入性变应原(如尘螨、花粉等)、呼吸道感染、运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及气候变化等。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具体标准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以及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等。

诊断标准

哮喘急性发作需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源性哮喘、支气管肺癌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COPD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心源性哮喘多见于左心衰竭,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心源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病史和体征;支气管肺癌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过去有咳嗽史,近期咳嗽性质发生改变,常有痰中带血。

鉴别诊断

02

抢救准备工作

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吸痰器、氧气瓶等,确保设备完好且处于备用状态。

抢救设备

抢救药品

检查与测试

准备常用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等,以备不时之需。

定期对抢救设备和药品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性能和有效性。

03

02

01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通道建立等。

培训

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在抢救过程中能够迅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操作。

分工

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模拟演练

信息收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了解患者病情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评估

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呼吸、循环、意识等方面,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持续监测

在抢救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与主管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汇报患者病情变化和抢救进展情况,以便医生做出决策。

与医生沟通

与其他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完成抢救任务。

与其他护理人员协作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解释抢救措施和注意事项,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安抚和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03

抢救流程实施

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判断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立即评估患者病情

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进行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减轻哮喘症状。

给予心理支持

控制性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控制性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以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快速缓解药物

首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通过吸入给药,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

静脉用药

对于严重哮喘发作患者,可考虑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氨茶碱等药物,以快速控制病情。

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纠正低氧血症。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考虑应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技术,以辅助患者呼吸。

辅助通气技术

氧疗

预防并发症

在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气胸、纵隔气肿等。

处理并发症

一旦发生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胸腔闭式引流等,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同时,加强护理监测和记录,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04

病情监测与记录要求

呼吸监测

心率监测

血压监测

体温监测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使用呼吸机时应监测呼吸机参数及患者与呼吸机的协调性。

定时测量患者血压,注意有无低血压或高血压情况。

持续监测患者心率变化,注意有无心律失常。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高热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观察患者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注意患者有无三凹征、发绀等体征,以及肺部哮鸣音的分布和强度。

观察患者有无焦虑、烦躁

文档评论(0)

zdq1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