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27页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o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o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o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教学设计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从人类赖以居住的“家”这一最小建筑单位,讲到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等人类居住的群落。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世界各地的民居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征。在众多民居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了聚落,由于最初的定居生活是农业发展的结果,所以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为人类最初的定居生活提供了比较稳定和安全的环境。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又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城市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最初的城市具有防御、行政等功能,后来逐步成为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生活和宗教祭祀的中心,且经济和文化功能逐渐增强。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能熟知世界各地民居的差异是与其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性相联系的;了解到中西方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村落、集镇和城市是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时序性,这与人类的社会分工密不可分;同时通过学习体会先民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来建筑民居的智慧,并认识到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经济活动对人类居住形式演进的推动作用。
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村落、集镇和城市的概念,重点是准确理解古代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古代村落、集镇与城市的形成条件与影响。难点是要明确古代村落、集镇与城市的联系与区别,在中西方比较中认识其差异及成因。
基于学情和本课内容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遗址、遗迹、文物和文字资料等分析古代世界民居与中国民居各自的特征,形成论从史出的史证意识,并能够迁移所学相关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及文化传统因素等知识来解释古代民居的成因;能够通过世界地图迅速勾画出古代村落和城市产生的地域,并迁移所学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知识来分析村落、集镇和城市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文资料,将图文与所学时空、史事相联系,对村落、集镇和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并会解释其特征与影响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古代的民居、村落、集镇与城市的形成、特征及影响的学习和探究,初步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人地和谐的生态理念和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居理念。
由于这一课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古代史,与现实相距遥远,所以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自主探究、小游戏、小组合作探究、比较法、归纳法、图示法、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辅助学习等),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走进这段历史,方能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涵育素养。如果利用预学案来提前做好预习,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五张图片,但都代表一个汉字,我每5秒钟出示一个,看看到第几个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学生猜到为止)。
(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对上述五个字都是“家”字,分别是甲骨文、金文和小篆。
精彩课堂
教师这节课主要探究这两方面内容:
1、何以为家?也就是古代中外的家居建筑,看看中外的先民建造了怎样的家。
2.何处为家?探究先民们可能把家安在哪里。
主题一何以为家?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古代的民居。中国古代的民居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民居是否有一致之处呢?
1.我国先民的家-国内民居
(课件展示图文材料)
图文说史1:我国先民的家是如何出现的?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系辞下》
材料二: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墨子·辞过》
请大家根据这些图文材料来回答。
学生出现:为先民遮风挡雨的家,传说是由圣人教民而作的。
过程:经历了穴居(到半穴居)、巢居到地面筑屋定居的过程。
教师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呢?
学生与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有关。
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有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十分平实,中间有一个坑,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干栏式建筑,即干栏巢居,即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教学设计(第7-9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教学设计(第4-6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第1-3课).docx
- 图书出版合同样本7篇.docx
- 商店和员工劳务合同7篇.docx
- 户外广告牌租赁合同6篇.docx
- 资产重组协议书7篇.docx
- 陕西省人社厅劳动合同5篇.docx
- 体育赛事冠名赞助合同书7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