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住平衡_精品文档.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内涵及其测度;一内涵及其测度;职住平衡能够使就业者居住在离他们工作地更近的地方,其通勤交通也会变得更短,这一理念提出来之后,得到了很多城市规划师的认可,但由于城市规划只能在土地利用上贯彻这一理念,而住房和就业岗位的分配是在市场中进行的,市场既无法保证居住在当地的居民就可以得到当地的就业岗位,也无法保证在当地工作就可以购买当地的住房,所以即使规划从用地角度做到了平衡,市场分配的最后结果也可能是一部分居民实现了就地平衡,而另一部分实现不了。实际当中到底平衡不平衡,在多大程度上平衡,就需要进行测量。;测量包括两个方面:数量的平衡和质量的平衡。前者是指在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就业岗位的数量和居住单元的数量是否相等,一般被称为平衡度(Balance)的测量;后者是指在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居住并工作的劳动者数量所占的比重,被称为自足性(Self-contained)的测量。

根据上面对平衡度的定义,其测量一般采用就业-居住比率,即在给定的地域范围内的就业岗位数量与家庭数量之比,当比值处于0.8-1.2之间时,就认为该地域是平衡的(Cervero,1989,1991).这里有一个假设前提,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人工作。如果有双职工家庭,就要根据其数量进行修正。自足性的测量一般采用托马斯提出的“独立指数”(IndependenceIndex),即在给定地域内居住并工作的人数与到外部去工作的人数的比值。这个比值越高,说明一个社区的自足性越好(Thomas,1969;Cervero,1996).

;二形成与发展;最初萌芽——新城市内部要配备齐全的服务设施,就业和居住平衡分布,使居民的“工作就在住宅的步行距离之内”(E.Howard,1902).

20世纪之后——提出了“平衡”的概念,即城市和乡村要在范围更大的生物环境中取得平衡,以及城市内部各种各样的功能之间要取得平衡,而且平衡可以通过限制城市的面积、人口数量、居住密度等积极措施来实现。(L.Mumford)

第二次世界大战——明确提出了新城要与原来的中心城市保持一定距离,实现“自给自足、职住平衡”,并通过各种交通工具与中心城市连接起来。

1980年后——要在空间上实现“职住平衡”。由此,“职住平衡”成为了一个专???术语,吸引了更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被地方政府应用到城市发展政策中。

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城市正处在剧烈的市场转型和快速空间重构过程中。由于郊区化过程中居住与就业的不同步性、郊区新建居住区职能过于单一等原因,职住分离(home-workseparation)、空间错位等现象在北京等大城市出现,通勤距离和时间明显增加,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三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规律;(一)主要影响因素

;

1土地使用模式;

2住房供给与选择模式;

3综合配套完善程度;(二)影响模式与影响规律

;

1级差地租;2规模经济;四有效性研究;职住平衡这一传统规划理念的有效性正日益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从最近的国外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职住平衡能否提高通勤效率存在很大的争议。一部分实证研究肯定了职住平衡对缩短通勤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另一部分研究却认为职住平衡对通勤时耗的影响不大,或者质疑实现职住平衡的可行性。;(一)以塞韦罗为代表的支持学派;(二)以朱利亚诺为代表的怀疑学派;(三)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过量通勤学派;过量通勤的存在使学者们认为就业地点的可达性并不是影响居民居住地选择的重要因素,许多其他因素,如学校质量、公路情况、社区环境等,都对居住区位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居民的通勤模式(Levine,1998)。因而职住平衡政策对于改变居民的通勤状况作用将是有限的。另外,1980年代之后美国双职工家庭在增加,这使得居住区位选择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如果居住临近其中一个家庭成员的工作地点,就有可能会远离另外一个成员的工作地点。而且美国居民就业岗位的转换率也是很高的,这使得即使一个地区的就业和居住在某一时间达到了平衡,这个平衡也可能是短暂的。

文档评论(0)

188****9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