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专题三 散文一测(解析版).doc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专题三 散文一测(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散文专题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胡博士

张中行

胡博士是个有大名的民国人物。在手持玉帛的人们的眼里是这样,在手持干戈的人们的眼里似乎尤其是这样。可是以他为话题却很不合适。一是他的事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不用说了,其后,作了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校长,渡海峡东行,作院长、大使等等。二是关于学术成就:他是经史子集无所不问,大兼早直到老庄和孔孟,小(按旧传统说)兼晚直到《红楼梦》和《老残游记》,所谓文献足征。但是不管谈哪方面,都会碰到评价问题。向一方偏,站在另一方的人们不能容忍。居中,两方都会斥为骑墙派,总之将是费力不讨好。不得已,只好谈一些琐屑。

胡博士一九一七年来北大,已经是老人物了。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永远穿长袍。总之,以貌取人,是个风流潇洒的本土人物。

形貌本土,心里口中却有不少来自异国的东西。初露锋芒是破蔡元培校长的《石头记索隐》。说蔡先生那里是猜谜,经不住科学方法的事实一撞。胡博士这篇《红楼梦〉考证》后,大家对索隐派的猜谜没有兴趣了,改为集中力量考曹府,以及与之有关联的脂砚、敦敏等。

“五四”前后,胡博士成为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主要原因自然是笔勤,并触及当时文化方面的尖锐问题,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文学革命。还有个原因是他长于社交。大家都觉得,他最和易近人。即使是学生,去找他,也是口称某先生,满面堆笑。这样,因为他有名,并且好客,所以同他有交往就成为文士必备的资历之一,有个说法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要上课,要待客,要复信,要参加多种社会活动,还要治学,写文章,其忙碌可想而知。可是看见他,又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他是个聪明有趣的人,记得有次谈某年清华大学请他当校长,他回电说:“干不了,谢谢!”以下他加个解释,说:“我提倡白话文,有人反对,理由之一是打电报费字,诸位看,这用白话,五个字不是也成了吗?”

谈“外面儿”难免近于虚浮,一个常会引起的联想是风流人物容易风流。胡博士像是不这样,而是应该谨严的时候并不风流。根据道听途说,他留学美国的时候,也曾遇见主动同他接近的某有名有才的女士,但他还是回到老家,安徽绩溪,同父母之命的江夫人结了婚。来北京,卜居于地安门内米粮库,做主妇的一直是这位完全旧式的江夫人,不能跳舞,更不能说yes,no。

闲谈到此,未免不郑重。那就再说一件,十足的郑重其事,是他对朋友能够爱人以德。那是一九三八年,中国东、北半边已经沦陷,北大旧人还有住在北京的,其中一位是周作人。盛传他要出来做什么,消息也许飞到西方,其时胡博士在伦敦,就给周寄来一首白话诗,诗句是:“藏晖(胡博士化名)先生昨夜作一个梦,梦见苦雨庵(周作人的书斋名)中吃茶的老僧,忽然放下茶盅出门去,飘然一枚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用诗的形式劝勉,“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情很深;“智者识得重与轻”,意很重。我忝为北大旧人,今天看了还感到做得很对。

文本二:

1917年,《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文中,胡适首次公开提倡现代白话文,成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其实早在汉魏,因传播的需要,当时的僧人故意采用文白夹杂的文体。明清的小说和戏曲,则将古白话这一书面形式推向高峰。然而,但正如“高考是指挥棒”一样的道理,在八股文年代,白话文不可能撼动文言文的正统地位。

“五四”时期,《新青年》开始刊发白话文,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等。然而,也有一片反对声。国学大师黄侃针锋相对,也出了一例,“太太死了,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长达11个字。而用文言文则仅需‘妻丧速归’4个字即可”。20世纪初,随着翻译作品出现,欧美语言进入汉语,也出现了为欧化而欧化的文艺腔。如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开篇:“他是一个画家,住在一条老闻着鱼腥的小街底头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A字式的尖阁里”;生硬构造英语中的名词后缀,“很难”改为“难度高”;本来是说“问题很多”,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等等。

在网络时代,书写的门槛已被打破,文字不再单单为少数精英所掌握。如今的汉语又要面对以段子、缩写、误写、假借、颜文字、表情符等方式的庞杂“网络化”问题。相较于白话文运动,网络语言一方面既可精确记录口语,暗合“我手写我口”的理念(如“港真”“酱紫”“香菇蓝瘦”),又在一方面与“五四”先驱们试图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以拉丁字母替代白话文,最终让中文走上表音文字的努力相背(如“保”“囧”、颜文字都是以象形符号的方式存在于网络)。面对无限的网络空间和多种技术手段,“网化文”的未来在何方,着实让人纠结。

注:胡适(1891年-1962年),新文化运动领袖。曾任《新青年》编辑、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49年去美国,1962年在台北病逝。文本一摘编自《张中行散文精品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