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清末师范教育发展历史分期.pdf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探清末师范教育发展历史分期

中国的师范教育或学校组织产生于清末,且自西方舶来。从本质

上说,它是在清末新政与教育改革背景下,为解决传统教师向新学教

师转轨,以及批量培训新式学堂师资而出现的一种新兴教育形态或组

织。它的发展历史虽短,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对清末教育乃

至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制约与重要影响。自民国以来出版的中国师范

教育史、近现代教育史以及教育通史论著,基本上都对其进行过整体

概述,但仅有舒新城、关晓红、马啸风等人对其进行分期讨论。舒新

城首开分期研究的先河,将其划分为萌芽期(1897—1902年)、学制系

统建立期(1902—1903年)、清代师范教育积极进行期(1904—1911年)

三个阶段;马啸风将其划分为萌芽(1897—1904年)、制度化(1904—

1912年)两个时期;关晓红则将学部对师范教育的宏观调控划分为应

急发展期(1906—1907年)、整顿提高期(1908—1910年)、大力扩充期

(1911年)三个阶段。笔者认为,清末师范教育发展历史,似可以科举

制废除与学部成立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及萌芽(1897—1901

年)、学制系统确立(1902—1905年)、求速发展(1906—1907年)、整

顿提高(1908—1910年)、再度扩展(1911年)五个阶段。考察清末师范

教育历史的分期,可从一个侧面揭示并反映清末新政与教育改革的发

展变迁规律及其成就。

科举制废除与学部成立前的清末师范教育,经历了从萌芽到学制

系统确立的初步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萌芽期(1897—1901年)

不容否认,清末师范教育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变局及其出现的

两股新教育势力发展壮大并合力推动的结果。这两股新教育势力,一

是在华教会教育势力,一是中国新式教育势力。

鸦片战争前,西方新教传教士已在南部沿海地区零星兴办学校;

鸦片战争后,在华教会学校逐渐增多,同治五年(1866年)已达75所、

学生约1200人。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激增到2000所、学生约4万

人。创办之初,教会学校以小学为主,除设圣经课外,传教士有时略

授算术、地理,仍基本沿用中国蒙学、私塾教学内容与方法,新学师

资需求尚不明显。到光绪年间,在华教会学校师资不足问题开始日趋

严重,除了向各外国差会之母国请求派遣信教师资,并聘请教会外的

中国儒生担任教员外,外国传教士开始向中国介绍西方的师范教育,

并呼吁教会学校自己培养师资。光绪三年(1877年),宣教师第一次大

会,狄考文首先呼吁基督教会学校,不“仅在培养布道人才,并当培养

学校的师资”;光绪五至九年年),《万国公报》连载的

花之安《自西徂东》,就对“师道院”作了介绍;光绪十六年(1890年),

第二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李承恩建议“师范学校——我们必须坚持,

具有才干的本地教员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专门培养基督教教师的

学校更为重要。可由相邻的差会合力,在中心地区开设一所设备良好

的此类学校”;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华教育会”首届年会,传教士

要求在中国创办教会师范学校,以训练“中国未来的教师和传教士”光

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华教育会第四届年会开始筹划设立独立的基

督教会师范学校与管理机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华教育会第

五届年会决议设立专门的“师范教育委员会”,并建议在华南、华中、

华北、华西设立四个分会,负责筹划指导师资训练班及师范学校;光

绪三十三年(1907年),传教士入华100周年大会决议,敦促宣教会本

部在战略要地合作创办一些女子大学及师范学校;光绪末年至宣统年

间,在华教会师范学校、教会大学教育科等师范教育机构相继设立。

经过19世纪中叶两次鸦片战争的强烈冲击,古老中国开始数千“

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革主张;19

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

变革;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的序幕,此后外语、军事、技术类洋务学堂相继创办,中国学生被派

到欧美留学,西学被列入书院学习和科举考试内容。光绪十七年(1891

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开设泰西哲学、万国史地、数学、

格致、外语、政治学、群学等课程,旨在培养政艺人才。洋务学堂引

进西学以及书院增加时务策论等课程,只是传统教育的附庸“

文档评论(0)

176****8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