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其性,茶道之道——“和、静、怡、真”.pdfVIP

悟其性,茶道之道——“和、静、怡、真”.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悟其性,茶道之道——“和、静、怡、真”

茶艺与茶道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艺与茶道是两种完全不同,却又

相辅相成的概念:茶艺体现茶道,是茶道外在表现得一部分,也是宣

传发展茶道得一种形式;茶道指导茶艺,是茶艺的内在理念,是茶艺

的灵魂。

茶道,是茶与道得融合及升华,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

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

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有益身心的一种仪式。茶道可概括为两个内

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

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

界。因此,茶道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

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活动之中的一种子文化艺术。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至少在唐或唐以前,我国人民就率先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

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

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唐朝僧众皆以茶为

饮,念经坐禅,清心养神。另外,当时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

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臆。唐吕温在《三月

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

绘。

唐宋年间,人们对茶饮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程序都已

十分讲究,有了一些约定成俗的规矩和仪式,如茶宴已有宫廷茶宴、

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唐宋人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

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就是一位饮茶爱好者,它认为茶的芬芳

香气,能使人闲和宁静。

我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遗憾的是,我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

形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日

本自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才开始种茶、饮茶,却在日本丰臣

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我国明朝中后期),先于我国提出了

“和、敬、清、寂”的茶道四规,并初步形成了茶道仪式。

值得自豪的是,我国的茶道并没有局限于对茶道仪式的规范,而

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

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结合,使茶饮的医疗保健作用增强,并使之获

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使

茶饮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重要魅力所在。

茶道“四谛”

中华民族具有纯真自然、朴实谦和的民族特性,饮茶也不重形式,

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在我国,无论茶艺

方式,还是茶趣感受以及藏于内的茶品内涵,都深深蕴含着中庸、俭

德、明伦、谦和的品质。

茶道将哲理、伦理、道德融入茶事活动中,使人通过品茗来修身

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

的升华,从而达到饮茶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茶道是一种精神,是中国

文化的精华部分。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将这种精神提炼为茶道“四谛”——

“和、静、怡、真”。“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

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

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

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意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

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

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

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

之美;在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

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

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

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道家的“静”,是人们明心见性、

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在茶道中则演化为“茶

须静品”的理论实践。如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所言:“茶之

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写的是境之静。清代郑板桥诗云: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

松萝。”写的是心之静。古往

文档评论(0)

156****95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