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系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公示材料.doc

稻田系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公示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上海市地方标准公示材料

一.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中文)

稻田系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

项目提出单位

1131000000242400X1-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技术归口单位

上海市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起草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二.标准制定的依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1+N”政策体系。2022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对推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种植业节能减排等六项重点任务,制定了稻田甲烷减排行动、科技创新支撑、监测体系建设行动等十大行动,要求“健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标准体系,制修订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完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监测指标、关键参数、核算方法”;2022年6月科技部等九部委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要“加强CH4等非CO2温室气体监测和减量替代技术研发及标准研究”;2022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计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由此可见,农业领域减排固碳技术、核算方法以及标准的制定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2022年上海市颁布的《上海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了“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等系列涉农碳达峰行动,推动“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开展碳汇本底调查和储量评估,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4年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定出台3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相关地方、企业或团体标准;到2030年,制定出台1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相关地方、企业或团体标准,全面建成产品碳足迹服务平台体系,推动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在长三角全面实施并广泛应用。对于农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农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及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生产领域亟需制定相关核算方法与标准以对农田碳排放核算进行规范。制定稻田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不仅可以精准量化与评估上海地区水稻生产碳排放,而且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1+N”政策体系的相关要求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对于本市农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目的意义(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稻田生态系统是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水稻生产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农业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24.7%,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同时稻田生态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碳汇,对减缓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与碳达峰、碳中和双重背景下,保障粮食高产稳产并同时实现减排固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渐凸显。因此,推进稻田减排固碳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也是潜力所在,有利于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稻田生态系统是上海市最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也是农业源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上海市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上海市农业绿色生态发展在降污减排、协同增效降污减排等农业管理科技水平等方面卓有成效,但如何精准核算稻田碳排放、准确评估减排固碳效果、发挥并提升稻田碳汇功能仍存有较大提升空间。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主要包括水稻生长淹灌期间产生的甲烷(CH4)排放和由于氮肥施入导致氧化亚氮(N2O)温室气体的排放。碳汇功能表现为水稻生产过程产生的根系分泌物、根茬、秸秆及凋落物等含碳有机物储存于土壤中,或通过外源碳的输入使得更多的碳长期固存在土壤中。国内外的稻田CH4和N2O排放核算方法均来源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采用排放因子法,即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于活动水平乘以排放因子的计算原理。我国《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对稻田CH4排放因子进行了简单规定,N2O排放因子则参考农用地N2O排放系数,虽然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但缺乏专门针对稻田的核算技术规范,且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不能准确反映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另一方面,由于土壤碳汇研究需要长期的监测周期,过去我国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缺少完整的国家或地区农田碳数据清单,对于以碳汇为目的的农田管理增汇效果评估缺乏有效的核查手段,在以往的清单编制中未能体现稻田土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