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3.docVIP

《咬文嚼字》教案3.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6/NUMPAGES6

《咬文嚼字》教案

(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1.导入新课

①“咬文嚼字”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成语,那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

明确:“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是一个贬义词。

②今天我们走近朱光潜,走近他的《咬文嚼字》,看看这位大美学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赋予“咬文嚼字”以怎样的新解。

2.走近作者(多媒体)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1919年考入香港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在上海、浙江中学教书。1925年起先后留学于英法,主修语言和文学。1929年,由于开明书店出版其《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而闻名全国。193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1936年出版《文艺心理学》,为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具有现代科学形态和独特体系的、比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重要文献之一。1937年后历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兼教务长。1946年回北京大学任西语系教授兼系主任。1947年8月—1948年8月兼任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1949年以后,一直任北大西语系教授,还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美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等职。朱光潜教授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七百多万字的论著和译著中,融贯中西,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堪称一代宗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学者。

3.明确目标(多媒体)

①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明确事例和论点之间的关系。

②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引导学生养成锤炼字词的语文习惯。

③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诵读文本、初步感知

①初步感知

【问题投放】

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例子。

【学生活动】

自由朗读文本,思考并回答。

【教师点拨】

事实胜于雄辩,举例是我们常用的写作方法,本文也不例外。先找出例子,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有些例子并不是集中于一处。

【整合答案】

(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2)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3)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4)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5)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②用例意图

【问题投放】

找出每个例子证明的观点,同时说明证明的过程

【学生活动】

分组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议论性文章中的例子,是为说明作者的观点而使用的,交流思考,看看作者使用例子都用来说明什么观点,注意举例作者议论性的句子。

【整合答案】

(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先举例,再议例,再结论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2)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论点举例议例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3)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论点举例议例论点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或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

(4)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要善用联想意义

(5)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惟陈言之务去

2.自读梳理、理清结构

【问题投放】

把握了文章使用的主要材料和主要观点,那么文章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探讨“咬文嚼字”的呢?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拨】

要从宏观角度把握文章的思路。

【整合答案】

①咬文嚼字是什么?(例一)

②为什么要咬文嚼字?(例二、例三)

③怎样咬文嚼字?(例四、例五)

课文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议论文基本模式结构全篇的。

3.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问题投放】

刚才我们理清了本文的思路,请同学们根据内容概括,归纳文章中心。

【学生活动】

自主思考。

【教师点拨】

要注意概括的准确和语言的规范。

【整合答案】

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三)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问题投放】

(1)据洪迈《容斋续笔》说,他曾亲见诗稿,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绿”字为何精警?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探讨。

【教师点拨】

把握词义,联系诗的意境,通过比较,分析效果的不同。

【整合答案】

因为“绿”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效果,春风的精神,同时也显示了诗人再次拜相的愉快心情。而前面十几字则较为抽象,缺乏个性。

(2)“轻风_细柳,淡月_梅花”句中用何动词较好?(“扶”“摇”“舞”、“映”“隐”“失”)

【学生活动】

学生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