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GXAS 703-2024 鳄蜥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范.docx

T_GXAS 703-2024 鳄蜥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鳄蜥栖息地监测技术规范》由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西芡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曲江罗坑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云林信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广西七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起草

ICS07.080CCSB65

团体

GXAS

标准

T/GXAS703—2024

鳄蜥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ofShinisauruscrocodilurusandhabitat

2024-04-11发布2024-04-17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发布

T/GXAS703—2024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监测技术 1

5种群状况监测 2

6栖息地主要生态因子监测 2

7鳄蜥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状况监测 3

8栖息地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监测 3

9监测成果 4

附录A(资料性)鳄蜥种群状况监测记录表 5

附录B(资料性)监测数据统计与分析 6

附录C(资料性)主要竞争者/捕食者监测记录表 8

附录D(资料性)鳄蜥种群数量统计表 9

附录E(资料性)常见植被类型 10

附录F(资料性)鳄蜥栖息地主要生态因子状况监测记录表 12

附录G(资料性)鳄蜥种群保护现状调查表 14

附录H(资料性)鳄蜥栖息地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表 15

参考文献 17

T/GXAS703—2024

II

前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师范大学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西渌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曲江罗坑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云林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广西七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永延、王振兴、武正军、何南、黄超群、陈泽柠、王波、韦志成、陈敏灵、阳春生、何家松、秦旭东、农丽薇、李震、吴林芳、汤欣、林国良、韦晓、杨海菊、黄恒连、刘海洋、丁冬静、韦锋、曾盛生、李福文、秦祥旺。

T/GXAS703—2024

1

鳄蜥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鳄蜥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监测技术、种群状况监测、栖息地主要生态因子监测、鳄蜥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状况监测、栖息地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监测、监测成果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鳄蜥及其栖息地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GXAS702鳄蜥个体识别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鳄蜥栖息地shinisauruscrocodilurushabitat

鳄蜥个体或种群自然生存和繁衍所占据的休息、采食、繁殖、隐蔽、迁移等具体场所。3.2

鳄蜥潜在栖息地shinisauruscrocodiluruspotentialhabitat

与鳄蜥栖息地相连、有适于或比较适于鳄蜥生存繁衍的生境条件、目前没有鳄蜥分布,但在消除相关阻限因素后,鳄蜥在未来很有可能扩散所至的地域。

3.3

尾纹tailpattern

鳄蜥尾巴腹面黑白相间的宽横纹。

4监测技术

4.1地理信息技术法

使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对鳄蜥及其栖息地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

4.2标志重捕法

4.2.1根据实地情况确定样线数量,连续两天重复统计。每次记录所捕获的鳄蜥数量,对鳄蜥尾纹进行拍照后就地释放,按T/GXAS702对照片相应个体进行识别后统计重捕数量。

4.2.2测量鳄蜥攀爬休息时距离水面高度,在发现鳄蜥的地方做标记,以此标记为中心设置生境调查样方。

4.3样线法

在1:10000的地图上标出溪流的位置及将要调查样线的位置。在无雨的夜间沿溪流上行进行调查,行走速度为500m/h~1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