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GXAS 732-202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泥灸技术操作规范.docxVIP

T_GXAS 732-202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泥灸技术操作规范.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该文档主要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泥灸技术的操作规范进行阐述指南包括了操作人员的要求辨证施术前准备施术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处理以及禁忌等详细规定指南涵盖所有与治疗目的相关的术语和概念,以及相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此外,指南还列出了具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和异常情况,确保了指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ICS11.020CCSC05

团体

GXAS

标准T/GXAS732—202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泥灸技术操作规范

Operationspecificationfor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udmoxibustiontechniquetreatmentforlumbardischerniation

2024-06-07发布2024-06-13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发布

T/GXAS732—2024

I

前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护理学会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贵港市中医医院、梧州市中医医院、北海市中医医院、兴安界首骨伤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兰、韩杰、龙秀红、凌艳燕、张树芳、蒋娟、颜佩环、朱莲芳、张荣、黄华萍、罗好、吴肖梅、黄献群、陈延芳、张琰、罗玉娟。

T/GXAS732—2024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泥灸技术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泥灸技术操作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泥灸技术操作的人员要求、辨证、施术前准备、施术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及禁忌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泥灸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中药泥灸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udmoxibustion

根据辨证选用的中药药泥在人体特定穴位贴敷和温灼,以达活血止痛、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效的中医外治法。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

由于内外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候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以腰痛为主要表现,可伴下肢放射痛(一侧或双侧),严重者可出现麻木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4人员要求

操作人员应为注册护士或注册医生,并经过相关中医知识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泥灸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培训。

5辨证

5.1血瘀证

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5.2寒湿证

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5.3肝肾亏虚证

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心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T/GXAS732—2024

2

6施术前准备

6.1用物准备

6.1.1物品准备

中药药泥1盒、保鲜膜、药泥塑型模具1个(见图1)、治疗巾、医用橡胶手套、免洗外科手消毒液、纸巾、烫伤膏。

图1药泥塑型模具

6.1.2药泥选择与定型

6.1.2.1根据证型选择相应药泥(市购,有批准号的正规产品,见表1)。

表1适用证型及药泥选择

证型

选择药泥

血瘀证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药泥

寒湿证

散寒除湿,温经通络药泥

肝肾亏虚证

补益肝肾药泥

6.1.2.2将整盒药泥加热至70℃~80℃,以药泥成糊状为宜。

6.1.2.3糊状药泥充分搅拌均匀后倒在铺好保鲜膜的药泥塑型模具内,药泥厚度0.5cm~0.8cm,待其温度自然冷却,冷却至40℃~50℃(或患者自觉耐受的温度)待用。

6.2环境要求

操作环境通风透气、温湿度适宜,符合隐私保护。

6.3患者准备

患者着装宽松,根据施术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排空二便。

7施术方法

7.1根据证型选取穴位(见表2)。

7.2用纸巾清洁施术部位皮肤,注意保暖。

7.3敷药泥前先开穴,指揉点按穴位,频率30s/次/穴~60s/次/穴。表2适用证型及穴位选择

证型

选择穴位

血瘀证

夹脊、阿是穴、腰俞、大肠俞、肾俞

寒湿证

腰阳关、大肠俞、命门、关元俞、膀胱俞、夹脊、阿是穴

肝肾亏虚证

肾俞、命门、关元俞、膀胱俞、腰阳关

T/GXAS732—2024

3

7.4操作者戴手套取出制备好的药泥,将药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