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故里杂记》.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汪曾祺小说《故里杂记》(2)

汪曾祺小说《故里杂记》

侉奶奶靠给人家纳鞋底过日子。附近几条巷子的人家都来找她,

拿了旧布(间或也有新布),袼褙(本地叫做“骨子”)和一张纸剪的鞋底

样。侉奶奶就按底样把旧布、袼褙剪好,“做”一“做”(粗缝几针),

然后就坐在门口小板凳上纳。扎一锥子,纳一针,“哧啦——哧啦”。

有时把锥子插在头发里“光”一“光”(读去声)。侉奶奶手劲很大,纳

的针脚很紧,她纳的底子很结实,大家都愿找她纳。也不讲个价钱。

给多,给少,她从不争。多少人穿过她纳的鞋底啊!

侉奶奶一清早就坐在门口纳鞋底。她不点灯。灯碗是有一个的,

房顶上也挂着一束灯草。但是灯碗是干的,那束灯草都发黄了。她睡

得早,天上一见星星,她就睡了。起得也早。别人家的烟筒才冒出烧

早饭的炊烟,侉奶奶已经纳好半只鞋底。除了下雨下雪,她很少在屋

里(她那屋里很黑),整天都坐在门外扎锥子,抽麻线。有时眼酸了,手

困了,就停下来四面看看。

正街上有一家豆腐店,有一头牵磨的驴。每天上下午,豆腐店的

一个孩子总牵驴到侉奶奶的榆树下打滚。驴乏了,一滚,再滚,总是

翻不过去。滚了四五回,哎,翻过去了。驴打着响鼻,浑身都轻松了。

侉奶奶原来直替这驴在心里攒劲;驴翻过了,侉奶奶也替它觉得轻松。

街上的,巷子里的孩子常上侉奶奶门前的空地上来玩。他们在草

窝里捉蚂蚱,捉油葫芦。捉到了,就拿给侉奶奶看。“侉奶奶,你看!

大不大?”侉奶奶必很认真地看一看,说:“大。真大!”孩子玩一回,

又转到别处去玩了,或沿河走下去,或过桥到对岸远远的一个道士观

去看放生的乌龟。孩子的妈妈有时来找孩子(或家里来了亲戚,或做得

了一件新衣要他回家试试),就问侉奶奶:“看见我家毛毛了么?”侉

奶奶就说:“看见咧,往东咧。”或“看见咧,过河咧。”……

侉奶奶吃得真是苦。她一年到头喝粥。三顿都是粥。平常是她到

米店买了最糙最糙的米来煮。逢到粥厂放粥(这粥厂是官办的,门口还

挂一块牌:××县粥厂),她就提了一个“木量子”(小水桶)去打粥。这

一天,她就自己不开火仓了,喝这粥。粥厂里打来的粥比侉奶奶自己

煮的要白得多。侉奶奶也吃菜。她的“菜”是她自己腌的红胡萝卜。

啊呀,那叫咸,比盐还咸,咸得发苦!——不信你去尝一口看!

只有她的侄儿来的那一天,才变一变花样。

侉奶奶有一个亲人,是她的侄儿。过继给她了,也可说是她的儿

子。名字只有一个字,叫个“牛”。牛在运河堤上卖力气,也拉纤,

也推车,也碾石头。他隔个十天半月来看看他的过继的娘。他的家口

多,不能给娘带什么,只带了三斤重的一块锅盔。娘看见牛来了,就

上街,到卖熏烧的王二的摊子上切二百钱猪头肉,用半张荷叶托着。

另外,还忘不了买几根大葱,半碗酱。娘俩就结结实实地吃了一顿山

东饱饭。

侉奶奶的八棵榆树一年一年地长大了。香店的杨老板几次托甲长

丁裁缝来探过侉奶奶的口风,问她卖不卖。榆皮,是做香的原料。—

—这种事由买主亲自出面,总不合适。老街旧邻的。总得有个居间的

人出来说话。这样要价、还价,才有余地。丁裁缝来一趟,侉奶奶总

是说:“树还小咧,叫它再长长。”

人们私下议论:侉奶奶不卖榆树,她是指着它当棺材本哪。

榆树一年一年地长。侉奶奶一年一年地活着,一年一年地纳鞋底。

侉奶奶的生活实在是平淡之至。除了看驴打滚,看孩子捉蚂蚱、

捉油葫芦,还有些什么值得一提的事呢?——这些捉蚂蚱的孩子一年比

一年大。侉奶奶纳他们穿的鞋底,尺码一年比一年放出来了。

值得一提的有:

有一年,杨家香店的作坊接连着了三次火,查不出起火原因。人

说这是“狐火”,是狐狸用尾巴蹭出来的。于是在香店作坊的墙外盖

了一个三尺高的“狐仙庙”,常常有人来烧香。着火的时候,满天通

红,乌鸦乱飞乱叫,火光照着侉奶奶的八棵榆树也是通红的,像是火

树一样。

有一天,不知怎么发现了海潮庵里藏着一窝土匪。地方保安队来

捉他们。里面往外打枪,外面往里打枪,乒乒乓乓。最后是有人献计

用火攻,——在庵外墙根堆了稻草,放火烧!土匪吃不住劲,只好把枪

丢出,举着手出来就擒了。海潮庵就在侉奶奶家前面不远,两边开仗

的情形,她看得清清楚楚。她很奇怪,离得这么近,她怎么就不知道

庵里藏着土匪呢?

这些,使侉奶奶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与她的生活无关。

使她的生活发生一点变化的是:——

有一个乡下人赶了一头牛进城,牛老了,他要把它卖给屠宰场去。

这牛走到越塘边,说什么也不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