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五2.2《醇和酚》第二课时《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VIP

高中化学_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五2.2《醇和酚》第二课时《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_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五2.2《醇和酚》第二课时《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1页

苯酚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以吗啡的结构简式入手,提出酚和醇结构的区别,引出酚和苯酚的定义,

并有相应练习区别醇和酚。

苯酚的学习先观看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由学生写出苯酚的分子式、结构简式,根据

苯酚的结构特点推测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图片展示:展示酚类应用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信息;展示苯酚软膏的说明书。

提问:为什么色泽变红?学生们认为可能是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为什么不能与碱性

药物并用?学生回答:可能是苯酚具有酸性。

展示苯酚晶体,观察颜色状态,我和同学们分析了空气的组成,最有可能是苯酚和空气

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反应。苯酚是否与水反应变红呢?(下面就来探究苯酚遇水是否变红)。

学生实验:苯酚溶解性的探究,既得出了苯酚的溶解性,又证明了苯酚遇水不变红。

演示实验1:苯酚的酸性:苯酚浊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变澄清,说明苯酚被反应掉

了。拓展苯酚中加入盐酸,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

演示实验2:苯酚钠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探究苯酚与碳酸酸性的关系。通过实

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到苯酚电离与碳酸两步电离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比乙醇与苯酚的结构和性

质区别。

演示实验:3:但向苯酚中滴加浓溴水并不是简单的使溴水褪色,而是出现了白色沉淀,

发生取代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接着跟上巩固提高题,加深对反应的理解。

最后对比苯与苯酚结构和性质区别

学生实验:显色反应,向苯酚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溶液显紫色,可用于检验苯酚的

存在,总结苯酚的化学性质。

苯酚和苯,苯酚和乙醇进行类比分析,以填空的形式将学生的结论进行汇总,结论:

烃的含氧衍生物中基团之间能够相互影响,苯酚中苯基和羟基相互活化。

看图片了解苯酚的用途

课堂练习,讲解出错较多的题目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高中化学_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五2.2《醇和酚》第二课时《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1页

高中化学_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五2.2《醇和酚》第二课时《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2页

(1)认知情况:学生已经学过了苯,甲苯,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对结构决定性质已有深刻

的理解,对官能团和烃基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有待完善。

(2)技能状况:高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趋于成熟,在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方

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

独立完成实验。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逐层明确试验探究的思路

(1)在观察中学习

(2)在类比中学习

(3)在质疑,讨论,合作中学习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物质对比探究苯酚的性质,探究过程效果好,符合

学生的知识认识水平及心理特征。

在这节课中,我刻意给学生比较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从结构出发,先经过一次知

识的重现,回顾苯基及乙醇中羟基的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大胆假设苯酚的性质,依据假设

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后发现新的问题,继续探究,分析可能原因,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完成

知识的升华,并从中找到自信。这样有意识的开展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后,不仅创新实践能

力会明显提高,而且内心的体验会升华为创新精神。理科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

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地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采用探究教学

模式,意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文档评论(0)

151****5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