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零碳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第1页
零碳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零碳园区的创建原则和基本要求、创建措施、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流程。本
文件适用于具备一定低碳发展基础的工业园区开展零碳园区创建提升以及评价工作。
其他产业聚集区、创意园区、孵化园区以及企业级园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略
3术语和定义
略
4创建原则和基本要求
4.1创建原则
零碳园区创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内生性。园区应积极动员和支持范围内组织/活动制定碳减排策略,减排策略应优先
在自身减排前提下,再通过碳抵消方式中和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量,实现整个区域的零碳排
放。
2)完整性。零碳园区的创建应覆盖其边界内全部活动,包括园区中基础设施及生产生
活相关系统,园区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应披露边界内所有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活动,并说明任何
未计入量。
3)透明性。以实际和连贯的方式处理所有相关问题,并披露任何有关的假定,指明引
用的核算方法学以及数据来源。
4)持续性。零碳园区创建应保持减碳策略的长期执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以保障
“零碳”策略的稳定贯彻。
4.2基本要求
4.2.1园区物理边界清晰,生产经营正常,且近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和质量
事故、Ⅲ级(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4.2.2园区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
染物达标排放,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总量要求。
4.2.3园区有明确的碳减排工作体系,有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零碳园区创建提升和
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和统计制度。
4.2.4园区应制定适宜的零碳发展策略和实施方案,方案以园区整体为对象,包括园区
中基
1
零碳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第1页
零碳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第2页
础设施及生产生活相关系统。
4.2.5园区选定碳排放的核算与报告范围,应包括园区内全部活动产生的范围1及范
围2碳排放。
5创建措施
5.1基础设施系统
1)综合考虑发展规划、技术进步等因素,减少重复建设、翻新改造等。
2)鼓励建立集中的能源(能源工质)供应、废水处理等设施,发挥集约化、高效化、易
调配的优势。
3)园区公共场所、道路照明等应采用节能灯具和智能感应控制技术,鼓励采用可再生
能源灯具。
4)园区绿化应种植遵从本地生态气候特点的植被系统,根据区域规划尽可能提高绿化
率,增加碳汇。
5.2建筑系统
1)园区企业选址应综合考虑区域的能源资源禀赋,符合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
2)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应分别按照GB/T50378、GB/T50878二星及以上标准建设,并
按GB55015实施建筑碳排放计算,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
3)鼓励既有建筑采用多种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及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4)建筑尽可能增设或改造太阳能光伏(光热)或风光互补或采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
化系统。
5)鼓励采用立体绿化建筑,增加碳汇。
5.3交通系统
1)公共交通应配置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新能源环卫车辆。
2)园区应优化区域内公交站点、短驳车站点、共享单车网点,推动园区企业优先利用
低碳的公共交通。
3)园区及企业应建设充足的充电桩设施,鼓励员工低碳出行。
4)园区物流场地应尽量靠近公路、铁路、码头或空港,采用环保节能型物流运输设备
与车辆;生产原料、废料与产品仓储物流尽量采用社会综合运输体系。
5.4能源系统
1)园区及企业应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化升级清洁零碳能源结构,建设太阳能、风能、
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氢能,有条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