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四章神奇的透镜(知识清单)
第一节凸透镜与凹透镜
一、透镜
1.透镜:由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2.透镜的种类
(1)凸透镜:透镜的中央、边缘,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放大镜。
(2)凹透镜:透镜的中央、边缘,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如近视眼镜。
凸透镜凹透镜
(3)薄透镜: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作薄透镜。
3.主光轴与光心
(1)光心: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
(2)主光轴: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表明的直线称为主光轴(简称光轴)。
4.透镜对光的作用
(1)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操作
现象
结论
让一束与主轴平行的光从一侧射向凸透镜,观察另一侧的光屏.
原来平行的光,经凸透镜后发生了偏折,变得会聚,来回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让一束与主轴平行的光从一侧射向凹透镜,观察另一侧的光屏.
原来平行的光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比凹透镜大的光斑,光屏越远,光斑越大.
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因此,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2)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靠近主轴了。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形,都是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远离主轴了。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形,都是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5.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会聚的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如图所示。
(2)焦距:焦点到的距离称为焦距,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凸透镜的焦距越短,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拓展】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凹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2)焦距: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6.三条特殊光线
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通过光心的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三条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情况如下所示。
(1)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于主光轴射出;
③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
(2)通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
②延长线经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射出;
③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另一侧。
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体会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验器材】凸透镜(已知焦距)、光具座(带刻度尺)、蜡烛(或其他光源)、光屏和火柴。
【设计实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一支点燃的蜡烛作为物体,让其在光具座上从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开始向凸透镜移动,在测量出不同情况下物距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成像情况、测量出像距的大小来探究成像规律。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让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聚焦,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把蜡烛放在较远处(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烛焰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让物距等于二倍焦距(u=2f),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5)使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让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6)使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让物距等于一倍焦距(u=f),即处于焦点上,移动光屏,观察是否能够成像。
(7)使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让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移动光屏,观察在光屏上是否还能看到像。如图所示,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烛焰,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在这个位置放上光屏,光屏上没有像出现,说明所成像为虚像。
(8)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面表格中。(凸透镜的焦距f=10cm)
实验
次数
物距
u/cm
物距与焦距
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
v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2024)生物七上2.1.2 种子植物(第2课时)(新教材).pptx
- (人教版2024)生物七上2.1.2 种子植物(第1课时)(新教材).pptx
- (人教版2024)生物七上2.1.1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新教材).pptx
- (人教版2024)生物七上2.1 藻类与植物的类群 复习课件(新教材).pptx
- (人教版2024)生物七上 综合实践:制作细胞模型(新教材).pptx
- (沪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二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填空版+解析版).docx
- (沪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三章 光的世界 单元测试(填空版+解析版).docx
- (沪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三章 光的世界 单元测试(学生版+解析版).docx
- (沪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单元测试(填空版+解析版).docx
- (沪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单元测试(学生版+解析版).docx
- 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中先行组织者应用的比较与启示:基于概念与实践的双重审视.docx
- 可注射双层微球:制备工艺创新及长效抗骨关节炎机制与应用探究.docx
- 姜黄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究.docx
- 论政府职能转变与群众体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影响.docx
- 过氧化氢酶基因多态性: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新视角与分子机制探究.docx
-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的构建与提升.docx
- 大豆异黄酮摄入与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探究——基于Meta分析的深度剖析.docx
- 探究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与细胞凋亡及API5的内在关联.docx
- 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文化教学活动:实践、挑战与发展路径.docx
- 以听说读为翼,促初中英语写作之翔:互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