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案精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望岳》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望岳》为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本

课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诗歌意境鉴赏、作者情感分析、古

文词句解读等。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古诗十九首》之《望岳》。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望岳》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基本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领略大自然的壮美;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把握,古文词句的解读;

2.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课文:让学生朗读《望岳》,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解读课文:分析诗歌的字词、句式,解读古文词句,讲解诗歌

内容;

4.感受意境: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配乐朗诵,感受诗人的敬仰

之情;

5.例题讲解:分析课后的习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

1.《望岳》

2.作者:杜甫

3.诗歌内容概括:泰山的壮美,诗人的敬仰

4.重点字词:望、岳、凌、众山小

5.课后习题提示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望、岳、凌、众山小;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望岳》的意境;

(3)分析《望岳》中诗人的情感。

2.答案:

(1)望:远看;岳:高山,指泰山;凌:超越;众山小:其

他山峰都显得渺小;

(2)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敬仰

之情;

(3)诗人表现出对泰山的崇敬、敬畏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

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

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杜甫的创

作特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把握,古文词句的解读;

2.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分析;

3.例题讲解:分析课后的习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作业设计: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概括《望岳》的意境,分析

诗人的情感。

一、诗歌意境的把握

1.词语运用:诗人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形容泰山的

雄伟,这里的“凌”和“众山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泰山的至高

无上;

2.情感渲染:诗歌前四句描绘了泰山的自然景观,后四句表达了

诗人的敬仰之情,通过情感的渲染,使诗歌意境更为深远;

3.艺术手法:诗人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使泰山的形象更加鲜

明,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二、古文词句的解读

1.“会当凌绝顶”:这里的“会当”表示一定要,强调诗人立志

攀登泰山之巅的决心;

2.“一览众山小”:通过俯瞰众山,突显泰山的巍峨壮观;

3.“造化钟神秀”:形容泰山的美丽景色如同神灵创造的艺术品;

4.“阴阳割昏晓”:描绘泰山的阴阳两面,形成昏晓之景,突显

泰山的高大。

三、诗歌内容的理解

1.泰山的自然景观:诗歌前四句描绘了泰山的雄伟、秀丽、高大;

2.诗人的敬仰之情:诗歌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敬畏

之情;

3.诗歌的结构:全诗共八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写景,后四

句抒情,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四、作者情感的分析

1.敬仰之情: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贯穿全诗,体现在对泰山景

观的描绘和对攀登的决心;

2.热爱大自然:诗人通过对泰山的赞美,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

的热爱;

文档评论(0)

186****81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