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含答案)22-23学年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自古以来,诗歌关乎民心、维系家国,在璀
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历史上好诗吟咏,口口相传,留下万千经典。
时过境迁,随着快捷、多元、开放的全媒体时代到来,诗歌与现代传媒的融合发展成
为当下非常重要的现实。然而,对于常人看来,诗歌是小众的艺术,诗人是稀有的物
种,诗歌写作也不过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和孤芳自赏,仿佛只有诗人还在读诗,诗
集也只有在诗人之间互赠,形成了某种悲哀的“闭环传播”。读者大众可能更青睐于
心灵鸡汤和段子笑话,对诗歌是避而远之。面临着“后疫情时代”的全新语境,当下
诗歌写作必须适应并融合新媒体的发展,实现破圈后高质量传播。
在当下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坚持内容为王,打造经典诗歌品牌非常重要。如每年新春
之际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一个打造经典品牌、实现高质量传播的案例。该节
目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创新表达,将古人的审美境界、文化品格与当代社会生活方式,
思想理念相互融合,让平凡大众的诗意人生展现在世人面前。专业的团队、靓丽的舞
美和精彩的内容,广泛的参与性、浓烈的文化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打造了中国诗词的
节目品牌,实现了网络上的破圈传播。
受众的接收程度,决定了诗歌传播的到达率问题。填鸭式教育、大水漫灌的时代早已
过去,要想避免诗歌传播中“对牛弹琴”和“自说自话”的尴尬境遇,就要分析了解
受众需求,进行圈层和心理分析,做到精准传播,实现事半功倍。《中国诗词大会》
自开播以来便圈粉无数,引发全民“诗词热”,除了优质内容和创新表达外,更重要
的是抓住了年轻人的群体。时尚元素的充分彰显,更符合年轻人话语表达的新方式,
使节目的感染力不断提升,有效拉近了节目与网友之间的距离。可以说节目找到了新
媒体传播路径、主流价值观与受众感受的契合点,提升了年轻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
向心力。
帕斯捷尔纳克说:“诗歌无须到天上去寻找,而要善于弯腰,诗歌在草地上。”当下
我们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文学创作提供着取之不尽的题材、生动壮阔的想象
力和源源不断的激情。纪录片《我的诗篇》是近年来聚焦我国农民工群体的现实题材
纪录片。他们游走在乡村与城市空间之中,产生情感归属的割裂,反映时代的痛点,
引发大众的关切。即使是阵容强大的《中国诗词大会》,也是本着“开门办大会”的
1
原则,创新互动模式,升级沉浸体验,让中华古典诗词之美深层抵达“诗入寻常百姓
家”的传播效果。
(摘编自卢山《新媒体语境下诗歌破圈传播的路径探析》)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优秀的诗人群星璀璨,大量的优秀作品铸就了传统
诗歌辉煌。中国新诗诞生百年,却一路坎坷。如今,当人们充分享受着信息时代丰盛
的文化盛筵时,新诗却在大众文化的边缘徘徊,处境愈益困窘尴尬。那么,是否真如
21世纪初米勒等人所言,文学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终结呢?印刷时代的“温柔乡”,是
否真的会变成网络时代的“英雄冢”?如果说诗歌有圈层,究竞是“作茧自缚”,还
是“化茧为蝶”?
传播要“破圈”,创作必“破茧”。新诗要从文章与论著本位中走出来,从行业报刊
与传统媒体中走出来,不能只是将自己在传统媒体发表的作品原样转贴,而是要适应
新媒体进行创作话语的转化。新媒体语境既需要诗歌的艺术价值引领,又考验诗人和
文学工作者是否能将这些价值化作新媒体的话语形态,成为与大众互动的共情性语
体。正如《新时代文学要牢记“国之大者”》中所强调的,“新时代,要充分发挥文
学在各艺术门类中的‘母本’作用,促进文学的多维发展”。诗歌是一座“富矿”,
需要通过多种表达、多元叙事和立体化渠道进行“挖掘”。若以诗歌为母体,仅仅依
靠“诗歌+”,以诗歌加朗诵、音乐、短视频的罗列结合,换汤不换药,是不能衍生
出“第八艺术”的。
我们呼唤“破圈”,是当我们谈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能在城市森林的冰冷
之中感受到海子充满神启式的灵悟,而不仅仅是被地产商引用为广告词时所代表的消
费暗示。“诗歌+媒介”,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深度地相融。这就需要更多的应用
场景和“出圈”范式,需要更多的正向诗人“意见领袖”,需要更多主动跨界的复合
型人才。未来的诗歌创作,只有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