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理解的《马说》教学设计.docx

基于大概念理解的《马说》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大概念理解的《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

【属概念】用托物(千里马)寓意(壮志难酬)的方式的论说自己对人生社会和自己理想矛盾冲突的深刻思考。

【学习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说”中“反问、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深刻理解思辨本文所蕴含的情感背后积极报效国家(朝廷)的理性追求。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自由诵读本文。

【学习任务】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读”体会文本形式的表现力与作者情感,领悟文章寓意。

【学习活动】

一、环节一:多种方式朗读,培养文言文语感,进行问题探究,感知内容和情感。

(一)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对疑难字词要特别注意。3.注意初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

该文是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所作。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文中充溢着讽刺、针砭、控诉、愤懑不平之情,但背后却是(有思辨思维的火花)。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2遍,将疑难字的字音注在课本上。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出初步的情感体悟。

问题:开篇起笔,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换成“世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可不可以?

预设:不可以,意在强调伯乐的重要性。也为下文做铺垫。

(三)指名读,进行问题探究

1.指名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问题:“而”表示什么关系?意在强调什么?你从这句话里还读出了什么?

预设:不满,把自己当做千里马。

2.指名读“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问题:这句写出了什么?“奴隶”一词怎么理解?

预设:悲惨的命运。

3.指名回答:本段中应该注意的词语有哪些?

预设:然后、而、故、虽、祇、辱、奴隶、骈死、槽枥、以、称也。

二、环节二:探究问题,感悟深层情感

1.读“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问题: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预设:物质需要。

2.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问题: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也反衬出什么?

预设:食马者的无知。千里马的无奈。

3.读“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问题:这句话中哪是重点?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读?

预设:“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重点。应该用反问、质问的语气语调读。

4.学生提示本节重点字词。

5.读“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问题:这三个句子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对千里马的不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预设:方法、物质、精神三个角度,是递进关系。

6.读“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问题:“临”怎么理解?仅仅是面对吗?“天下无马”后边应该用叹号还是句号好,为什么?“其真不知马也”后边应该用句号还是叹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临”是“居高临下、目中无马、目空一切”是创新思考。用句号好表示语气平淡,对千里马漠视的态度,这也是创新思考。最后一句用“!”更好,也是创新思考。

悲愤、压抑、痛苦、愤愤不平、害怕等情感。学生反复体会。

三、环节三:聚焦“说”的文体,辨别异同。

回顾之前学过的《爱莲说》,与本课《马说》在表现手法、写作意图、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