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理念·认知——章草临摹解析(上).pdf

源流·理念·认知——章草临摹解析(上).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源流·理念·认知——章草临摹解析(上)

章草是书体中非常特殊的一个品类。书法发展至今时今日,

多种不同风格的同一书体乃至多种不同书体的融合成为一种必

然趋势。总的来说,行草书锤炼过程虽然是可控的,结果却是不

可预料的,大可不必刻意设计个人风格——其实也无法设计。章

草的特殊性在于,写今草需学章草,知其源流,若在今草中糅合

一二笔章草,则不属章草范畴。更不用说专门取法章草了,最终

要回到章草固有的“范式”中。也就是说,符合一定的特征才是章

草,由此注定章草成为有一定难度的书体。伴随着新资料尤其是

简牍的不断发掘,对于章草的理解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厘清章

草发展脉络,高低起伏非常明显。针对章草的临摹,不同于一般

意义上的行草书。这就是说,先要有个人理念。

章草萌生于汉代。在汉简发掘之前,最初的理解是,章草发

展阶段中分别有“隶草”或草“隶”之分,不管如何,与隶书密切相

关。王曾:解“散隶体,粗书之”。张怀罐《书断》中亦言:存隶“

之梗慨,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连急救。”盛熙明《法书考》

云:章草草“具隶字,八分谨严如真,用其一趯二波也。”这些观

点阐释了章草书的体势规范,章草被理解为在隶书之基础上的快

写、草化、减省。孙过庭《书谱》强调: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

便。”“检”者,有定“检、检柙、法度、约束”之意,便“”者,便利“”

耳——孙过庭明确指出章草中存在笔画省略简化的特征。相比之

下,章草不仅具有隶书波磔的装饰美,意趣占朴典雅,而且多半

使用俯仰呼应的点画和牵连映带的用笔,增加了字形的流动活泼,

正如张怀瓘所说:史游制“草,始务急救,婉若回鸾,攫如搏兽,

迟回缣简,势欲飞透,敷华垂实,尺牍尤奇,并功惜日,学者为

宜。”

章草和隶书虽然密切相关,却又截然不同。书法在漫长的发

展过程中,任何变化都不是突发式的,除了主要的五种书体之外,

尚有许多衍变和过渡性书体,为书家求变带来新的灵感。毫无疑

问,隶变一个分水岭,占文和今文有了清晰的界限。汉字开始向

艺术的方向进化——严肃走向活泼,静止走向运动,庄重走向浪

漫。对比古朴端庄的汉隶和自由灵动的章草,一静一动,差别悬

殊,却有内在的血缘关系。这就为如何将汉隶化静为动而能保留

浑朴大气,以及在行草书中融合隶书笔意而更加质朴,带来新的

思路。

整理章草从古至今的整个发展脉络,涉及时代背景、经典作

品和关键人物等二个变化发展的因素。

章草产生于汉,这一时期涌现出的经典代表作,如皇象《急

就章》《文武帖》《顽阁帖》,曹植《鹞雀赋》《赋稿长卷》。尤其是

《急就章》成为习章草者必备,确立了章草的范式。从所搜集到

的临作来看,有赵孟、邓文原、宋克、翁同龢、曾熙、王蘧常、

罗复堪、谢玉岑、马一浮、商衍鎏、高二适等人,皆悉心临摹。

从字数和技法来讲,已经是一个成熟而完备的系统。但从另外一

个角度来看,学习章草之所以很难形成个人面目,就是大多抱紧

这一本法帖,如果不能从他处吸收营养而加以生发,便会带有“自

我繁殖”的特征,导致陈陈相因。

两晋是章草的成熟期,著名的有卫罐、索靖和陆机等人,时

人称一“台二妙”,代表作有索靖的《月仪帖》《出师颂》《载妖帖》

《七月帖》,陆机《平复帖》,卫瓘《顿州帖》,卫恒《一日帖》,

以及王羲之《豹奴帖》,王献之《江东帖》《亮白帖》,司马懿《之

白阿史帖》等。

《月仪帖》是索靖名下最著名的代表作,长篇巨制,风格简

练流贯、刚劲爽利,字字独立,体势险峻,法度森严,波磔锐利

而骨力坚劲,与《七月帖》风格有相近之处,但《七月帖》更具

令草迹象。

陆机的《平复帖》为目前所见的文人书家最早且最为可靠的

真迹。相对《急就章》来说,《平复帖》无论是笔法还是结体乃至

整体风格,已经有一定程度卜的改变,为后世突破《急就章》模

式提供了一种借鉴。全篇用健挺的秃笔写成,笔画浑朴自然,小

激不厉。横向的笔画短促,有俯仰之势,纵向的笔画较长,多见

向左背右的弧形,字形纵长,上窄下宽,呈左高右低的欹斜状,

但斜而能稳,颇有奇趣。虽然字字独立,相互间呈现出锋势相应

的连贯形态,点画很少用波势,波势及挑画常常表现为欲纵还敛,

处于向今草过渡的状态中,耐人寻味。

在今日所能见刻本、摹本类的王书中,唯有《豹奴贴》乃章

草书。尽管有失真处,仍不失为研究王书的重要作品。唐太宗褒

扬的王羲之书法

文档评论(0)

182****09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