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文学名词解释.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人文学名词解释

臧策在《话语流变中的“工人文学”》一文中对“工人文学”的

概念作出了较为全面与深入的分析,指出“工人文学”最基本的特征

就是“工人作家”写“工业题材”。其实,“工人文学”这一概念由

来已久,它的出现与文学创作主体的工人身份、工业生产活动以及文

学创作为工人服务的目的密切相关,它的出现不仅表征着工人阶级社

会政治地位,更是代表着一种文学创作题材的出现与文学创作观念的

变迁。“工人文学”是随着工人这一社会阶层的出现而出现的,它也

将随着工人社会身份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

“工人文学”的发展形态各不相同。在一些国家的具体创作实践中,

“工人文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创作者的工人身份、以工人与

工业生产活动为创作对象、为工人的生产与生活服务。可以说,“工

人文学”是以工人作家为创作主体,以工人以及工业生产活动为创作

对象,为以工人群体为代表的广大群众服务的文学。

中国“工人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人文学”的兴起、发展与中国工人阶级政治地位的确立

及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艺界

先后掀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文艺大众化”运动,为“工人文

学”的出现起到了理论先导作用。1949年,随着天津、上海等几大

工业城市的先后解放,在这些城市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工人作家”的

身影,如天津第一代工人作家阿凤、董乃相等。50年代中后期,中

国迎来了“工人文学”的第一次创作高潮。1953年,国家确立了优

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为了配合政治宣传,积极发动工人们的生

产积极性,在一些工业城市及各大国营厂矿单位相继成立了“工人文

学”创作培训班,组织、帮扶工人们的文学创作。如当年的“上海工

人文学创作组”就由几家单位联合举办;又如1956年天津市工人业

余文学创作社成立,发行刊物《天津工人文学》,直到2003年,该

刊物才改名为《劳动者文学》。几十年来,该社团涌现出了众多的工

人作家,收获了丰硕的文学成果。又如1956年6月武汉钢铁公司成

立“武建文学创作中心小组”,大力组织、培养工人的文学创作活动。

1964年创办的《武钢文艺》一直活动至今,可以说,它是中国当代

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工人文学”创作组织。而在当时的北京、

鞍山、上海等大工业城市,各种各样的职工文学讲习班的开办,大大

提升了工人们的创作积极性与创作水平,大大推动了“工人文学”的

发展。上海的胡万春、天津的万国儒、北京的李学鳌、鞍山的李云德、

武汉的李建纲等,都是当时颇具盛名的工人作家,他们所创作的工业

题材文学,代表着当年“工人文学”的最高成就。虽说,与同期草明、

艾芜、萧军等职业文人的同类创作相比,前者在创作技法上略显粗糙、

在主题表现上较为浅显,但在整体风格上,工人作家们的创作却多了

一份真实与淳朴。不过,由于受到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们的

创作多表现出重思想轻艺术、多叙述少描写、多呈现少思考的特征,

整体的艺术水平有限。

随着20世纪80年代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加上文学创作观

念的不断革新,传统的工业题材文学日渐边缘化,其创作逐步进入沉

寂期。然而,工业题材文学的式微并不等于“工人文学”的消亡,在

煤炭、冶金、石油等工业系统,在武钢、鞍钢等大型国营工业基地,

在天津、鞍山、武汉等工业城市,“工人文学”的发展如野火在地下

运行、奔突。如“天津工人文学社”一直发挥着组织、培养工人作家

的社会职能,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工人作家,最著名的要数工人作家

肖克凡,1983年,他开始创作工业题材小说,一直到现在,他的创

作仍未离开这一题材。在80年代扶持与发展“工人文学”的城市当

中,北方有天津,东部有上海,中部有武汉。特别是天津、上海等城

市的“工人文学”创作活动,与当地的工人俱乐部、工人文化宫以及

相关的文学团体组织紧密相连。在上海,此期就出现了宗福先、贾鸿

源、贺国甫等工人作家。而武汉的“工人文学”创作活动主要集中于

武汉钢铁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后期,武钢组织出

版了15部文学作品集,先后邀请了徐迟、蒋子龙等近30位知名作家

到公司进行文学创作指导,并积极倡办“武钢文学院”,先后培养出

了一大批工人作家,董宏量、崔立民、马景源等是其中的代表,池莉

最初也是在武钢接受文学的滋养,进而走上中国文坛的。在中国的煤

炭系统也相继形成了“四大文学创作中心”,即平庄、兖州、大同、

平朔文学创作中心,在每一个创作中心,均拥

文档评论(0)

133****8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